必修 1 第 19 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导学案【知识拓展】1、二月革命20 世纪初俄国已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但经济发展仍比较落后,存在着农奴制残余。社会的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1917 年,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为实现无产阶级革命创造了条件。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工兵苏维埃和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现象。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了主要矛盾,从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革命转变已经是俄国革命发展的必然趋势。2、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客观条件①经济基础:俄国是落后的帝义国家,但已具有帝义的基本特征②政治基础:社会发展落后,俄国成为各种矛盾的焦点(薄弱环节)③社会条件: 一战使俄国各种矛盾激化④国际条件:主要帝义国家卷入战争,为革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主观条件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有很强的革命性②组织基础:有较成熟的无产阶 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③思想基础:有成熟的革命理论——列宁主义④群众基础:广大贫苦农民成为革命的同盟军。3、十月革命的进程二月革命掘沙皇,《四月提纲》指方向。七月流血抛幻想,十月革命现曙光。【课程标准】了解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俄国社会状况,从而理解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掌握十月革命的过程及其胜利后采取的措施,理解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是十月革命胜利的最基本保证。理解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影响。【学习重难点】重点: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和进程 难点:十月革命的性质与意义【互动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 ——“四月提纲"材料二 因此,中央委员会认为,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业已成熟。中央委员会建议各级党组织以此为指针,并从这一观点出发讨论和解决一切实际问题。 ——1917 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会关于武装起义》材料一中的“革命的第一阶段”和“革命的第二阶段"分别是什么性质的革命?它们各自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材料二中“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结论是怎样得出的?它和誓四月提纲”的主张有什么不同?【当堂训练】1、1917 年 11 月 8 日,中国驻俄记者刘镜人致电北京政府外交部:“广义派联合兵、 工反抗政府,经新组之革命委员会下令,凡政府命令未经该会核准,不得施行。 昨已起事,夺国库,占车站……”电文中的“广义派”、“政府”分别指 A.俄国共产党 沙皇政府 B.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