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类核心期刊诞生时机已经成熟 秘 书 类 核 心 期 刊 诞 生 时 机 已 经 成 熟 作者/ 刘 伟 “核心期刊” 的概念由来已久, 备受关注。目前, 我国有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来源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等 7 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 遴选体系。然而,令人遗憾的是, 作为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 由于种种原因, 秘书学领域数量众多的期刊中一直没有一份核心期刊, 也没有一家入选 CSSCI 来源期刊。对此, 秘书学界做了大量积极而卓有成效的基础工作和前期准备。笔者认为, 经过 30 多年的进展积淀,秘书学类核心期刊诞生的主客观条件已经基本具备, 时机日趋成熟。这主要基于以下几点思考, 以求与各位同行大家探讨。 一、有肥沃的学术土壤作基础 秘书学讨论自上世纪 80 年代初蹒跚起步, 至今已走过了一段艰辛的孕育、进展历程, 基本完成了从一门前科学到一门趋于稳定、自成体系的常规科学的历史演进。作为秘书学讨论的重要载体和学术阵地, 秘书类期刊几乎与秘书学讨论同一时段诞生。可以说, 秘书学自创建伊始便有了自己的专业期刊, 并相伴相随、快速进展、日臻完善。 近三十年来, 各级各类组织创办了诸多秘书类期刊, 分布全国各地, 发行范围和影响程度不一, 积累了丰富的学术养分和基础。此前, 学界已有不少前辈在讨论秘书类期刊。刘耀国先生1997 年曾统计了 1983 年以来全国各级各类单位创办的综合类秘书期刊, 包括公开出版和内部出版的至少有 32 家①, 并一一做了列举。鉴于期刊的地域分散性和影响力, 统计到位确有较大难度, 很多期刊的创办情况难以一一求证考究。笔者通过广泛搜索电子文献、查阅地方年鉴、淘宝旧书市场等途径, 发现秘书类期刊的数量远远不止 30 多种。经初步统计, 除刘耀国先生排列的刊物外, 还有《北京秘书工作通讯》(北京市秘书学会)、《文秘风》(中国矿业大学)、《秘书工作质量讨论》(广东省秘书工作质量讨论会)、《广西秘协通讯》(广西秘书工作者协会)、《办公室工作讨论》(青岛市办公室工作讨论会) 等, 若再加上近几年来新创办的《河南秘书》(河南省秘书协会)、《文秘园地》(贵州省毕节市政府办公室) 等,秘书类期刊总量可能在 50 家以上。单从数量上而论, 即可见秘书学和秘书工作理论讨论阵地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