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核舟记》教案 2 【教学目标】1.练习诵读,培育语感。品味、积累语言,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领悟介绍核舟的顺序和详略,理解各具鲜亮特征的人物神态、情趣。3.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培育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1.帮助学生树立起关于核舟的空间概念,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2.品味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3.探究课文主体部分根据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指导朗读、品析语言等方法进行教学。【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准备】1.相关图片资源和视频资源。2.随堂课件。3.学案。【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我国古代流传下来许多能工巧匠的故事,谁来讲给我们听听呢?今日,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著名的雕刻家——王叔远,他能把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生动再现了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故事,这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核舟记》。二、走近作者魏学洢(约 1596—约 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人,父亲魏大中曾任吏部给事中,因上书弹劾魏忠贤而被捕下狱,遭到暗害,魏学洢扶枢回乡,悲愤而死。魏学洢一生没有做过官,好学善文,著有《茅檐集》,收入《四库全书》。但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核舟记》却不在这个集子中,该篇选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其所得的“核舟”是王叔远 1622 年(天启壬戌年)所刻。三、疏通文意1.掌握字、词、句。(1)字词认读。器皿(mǐn) 罔不(wǎng)轩敞(xuān chǎng) 箬篷(ruò)糁之(sǎn) 峨冠(é)多髯(rán) 衣褶(zhě)矫首(jiǎo) 椎髻(zhuī jì)右趾(zhǐ) 壬戌(rén xū)虞山(yú) 篆章(zhuàn)(2)自行辨析。敞: 啸: 甫: 膝: 敝: 肃: 哺: 漆: (3)词语释义。奇巧人:手艺奇异精致的人。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的木头。箬篷:用箬竹叶做的船篷。雕栏相望: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石青糁之: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石青:一种青翠色的颜料。峨冠:高高的帽子。髯:两腮的胡子,也泛指胡须。可历历数: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绝类:极像。(4)通假字。诎右臂支船 “诎”同“屈”,弯曲。左手倚一衡木 “衡”同“横”。(5)重点词语。实词:尝贻余核舟一 贻,赠。罔不因势象形 象,动词,模仿,这里指雕刻。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奇,零数,余数。中轩敞者为舱 中,中间。轩,高起。敞,开阔。为,推断动词,是。其两膝相比者 比,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