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第四中学 2011-2012 学年历史(选修三)3.5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知识网络一、德国入侵苏联(1941.6.22)1、背景:(1)必要性:消灭苏联是希特勒称霸欧洲和世界的决定性步骤。(2)可能性:① 1940 年 9 月,德意日正式结成三国军事同盟;② 初期的胜利使德国拥有了强大的政治、军事实力;③ 且为此进行了精心准备。2.经过:1941 年 6 月 22 日,“巴巴罗萨计划”3、苏军初期失利的原因:⑴ 德军:经济军事势力强大,准备充分,且采用闪电战术⑵ 苏联:① 苏军大规模的机械化部队没有组建起来② 缺乏有能力的指挥员( 1936—1938 年肃反运动)③ 苏联对德国进攻估计错误,战备迟缓。④主力部队的部署过于靠近国境线。探究一:苏联为什么能在蒙受重大损失的情况下坚持下来?① 苏共的坚强领导,苏联军民为保卫祖国奋勇抵抗,迟滞敌人进攻,② 苏联幅员辽阔,拥有广大的战略纵深,因此能够在德军强大攻势面前坚持下来。4、影响: ⑴ 对苏:损失惨重,但顶住了德军的压力⑵ 对德: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境地,从而加速了德国的失败⑶ 整个战局:使二战扩大,同时美英调整对苏政策,从而推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1941.12. 7)1.原因:① 德国初步胜利的刺激② 日本资源贫乏③ 日本既定国策的重要步骤:企图建立”大东亚共荣圈”④ 美英等国对日本的贸易禁运(直接原因)⑤ 日美争夺亚太地区的矛盾激化(根本原因)2.影响:⑴ 对日:战术上 暂时取得重大胜利,但战略上,日综合国力不如美国,为失败埋下祸根。⑵ 对美:损失重大,卷入战争⑶ 对亚太:华盛顿体系彻底瓦解;⑷ 整个战局:二战达到最大规模(美国的加入);促进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三、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1、原因:① 世界各国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根本原因)② 苏德战争爆发和太平洋战争爆发的促进(直接原因)2、过程:①1939 年,美国新《中立法》;②1941 年,美国通过 《租借法》;③ 苏德战争后,美英《大西洋宪章》; 1④1941 年,美英苏签定关于美英以武器供应苏的第一个协定书。⑤1942 年元旦,26 国《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标志)3、影响:① 加强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② 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胜利信心,③ 为最后战胜法西斯轴心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④ 保证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疑难解析1、有人认为,日本偷袭珍珠港是战术上的胜利,战略上的失误,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