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隆回县第二中学高一语文必修一 再别康桥学案【学习目标】1.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2. 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3.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自主学习】知识链接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18 年赴美留学,1920 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 诗歌记下了诗人 1928 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小试牛刀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倩影(qiàn) 青荇(xìnɡ) 栉风沐雨(jié) 呕心沥血(ǒu)B.漫溯(suò) 笙箫(shēnɡ) 桀骜不驯(xùn) 从容不迫(cónɡ)C.彳亍(chì chù) 颓圮(sǐ) 无济于事(jì) 载歌载舞(zài)D.长篙(ɡāo) 斑斓(lán) 荒谬绝伦(miù) 味同嚼蜡(jiáo)2 、试着背诵该诗 【合作探究】【探究 1】《再别康桥》的二到六节中,诗人捕捉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探究 2】《再别康桥》第一节和最后一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有怎样的表达作用?“轻轻”“悄悄”的运用,有什么意味? 【探究 3】试从“三美”的角度去鉴赏《再别康桥》这首诗。1 【当堂检测】一、基础训练题1、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轻手蹑脚 水波荡漾 缥浮 B.柔声细语 波光艳影 破锭C.力挽狂澜 招摇过市 回溯 D.悄无生息 沉默寡言 沉淀2、《再别康桥》以 为线索,抒发了作者 。二、能力提升题阅读下列徐志摩的诗歌,完成 1—2 题。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杨娜拉! 1、作者以凉风吹拂下的颤动的水莲花作比,是为了突出其 的风致,进而刻画女郎 的神态。2、“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一句里,“蜜甜”“忧愁”矛盾吗?谈谈你的理解。【我的收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