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蓝山二中高中语文《过秦论第三课时》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教学要点]检查背诵。师生回顾交流西汉初的社会情形,明确作者写《过秦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总结字、词、句等文言知识,落到实处。[教学步骤]一、齐读第四段。这段写陈涉起义和秦王朝的覆灭。二、第四段文言知识梳理瓮牖绳枢:瓮和绳,用瓮做,用绳子系,名词作动词。(名作状的词语放在动词前)而迁徒之徒也:而,表递进。行伍:军队,这里是戍卒队伍。阡陌:田野。转而攻秦:转,掉过头。天下云集响应:云,像云一样;响,像回声一样。景从:景,通假字,名作状,像影子一样。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遂,于是;并,一同;亡,使动用法。三、教师提问:第四段从哪几个方面铺叙抗秦力量的薄弱?用文中语句说明。这样写用意何在?学生明确:四个方面。地位之卑微: “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才能之平庸:“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兵力之弱小:“疲弊之卒,数百之众”。装备之低劣:“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反衬起义影响之广泛(“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和灭秦之轻易(“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与上文秦国的力量作对比,(始皇统一中国的功业与陈涉以一介戍卒率众起义的情景,确是又一个强烈的对比。是极强者与极弱者的对比,虽然“始皇既没”,但陈涉面对的仍是“余威震于殊俗”的强大秦王朝。)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联系《陈涉世家》的话: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天下苦秦久矣。四、第五段且夫:句首语气词,表示要发议论。小弱:形作动。变小变弱。自若也:若自,像原来。非尊于:于,比。非抗于九国之师也:于,与。行军用兵之道:道,谋略。成败异变:异,不同。度长絜大,比权量力:互文见义,比一比长短大小,量一量权势力量。则不可同年而语矣:同年而语,现在说“同日而语”。相提并论。区区之地:区区,形容微小。致万乘之势:致,达到;势,国势。序八州而朝同列:序,本义是排列座次,这里是招致(统辖)。朝,使……朝拜。崤函为宫:宫,宫墙。七庙隳:隳,被毁坏。为天下笑者:者,表提顿。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就因为不施仁义而攻守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啊。教参上解成了因果关系。(有人认为应译为:秦还是不施仁义, 但要知道攻守天下的情势不同了啊。“而”是转折关系。)1第五段阐述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