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蓝山二中高中语文《劝学第二课时)》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1对荀子的学习观的理解。8、学习第四段 (1)积土成山,风雨兴(兴起)焉;积水成渊(深潭),蛟龙生(生长,引申为出没)焉;积善成德(形成良好的品德),而神明自得(自然获得),圣心备(也就具备)焉。(积土积水两喻 ,从正面强调学习要靠积累,并引出结论:圣人是靠“积善成德’’培养了“圣心”。) 故(所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跬步、小流两喻,又从反面强调了积累。正反对比,阐明学习必须不断积累。) (2)骐骥(骏马,骐是黑色有斑纹的,骥是黄色有斑纹的,农耕社会分得很清楚)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劣马)十驾,功在不舍。锲(粗刻)而舍(放弃)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镂空雕刻)。(骐骥与驽马对比,朽木与金石对比,从正反两面论证学习取决于后天努力,要靠坚持不懈。) (3)蚓(蚯蚓)无爪牙之(定语后置的标志)利,筋骨之强,上食埃(泥)土,下饮黄泉(地下泉水),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居住存身)者(的原因),用心躁也。(蚓蟹对比,从正反两面论证学习要专心致志。) 全段进一步证明“学不可以已”,不可松散,不可半途而废。 第 4 段,阐明学习应持的方法和态度。这一段也分三层,论述学习必须不断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论述中心的三个角度2.写作特点。教学步骤1.检查:(1)学生口头回答词义,教师讲释小结。青出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修饰,可译作“地”。)假舆马者,非利是也,而致千里。(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可是”。)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于是”。)四个通假字虽有(又)槁暴(曝)者(通假字)君子生(性)非异也 (通假字)则知(智)明而行无过矣 (通假字) 2. 总结:13. 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⑴大量运用比喻论证。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使读者容易接受。作者不是随意地选取比喻的对象,而恰恰是用心良苦。“五行”在中国古文化中的重要性自不用说,看看,草木是万物之本,水是万物之源。而论据的代表性和概括性更是得以充分的体现。比喻论证不仅要求形象还要求美。找出本文的比喻句,分析这些比喻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说明了几层意思。(练习二)20 句中的①至⑤是用来阐明学习的意义的,学习能够改变人的禀性,能够使人获取知识、增长才干;⑥至⑩是用来阐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