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结构”一节的教学设计洪东涯 杨成勇(灵溪第二高级中学 浙江苍南 325800)人教版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物与环境”章节中的重要内容。本节是对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归纳与概括,又衍接生态系统的功能,循序渐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但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比较强,教学目标要求较高,在目标的达成上有一定的难度。1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学习目标的达成较高,学生在初中《科学》(浙江省教材)中已经涉及到相关内容。从教学内容上看通俗易懂,学生通过自学也能基本掌握教材的重点。但是,要深入领会生态系统(系统)在结构上具有密切的联系,理解“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并能领会“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学科观点是有较大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制定较高的教学目标。2 教材分析2.1 教学目标 ① 知识目标:理解生态系统的各成分之间的作用与关系;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理解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及食物网的关系,能合理的解释生态学上的实际问题。②能力目标:通过分析、归纳并总结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并解决生态学上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构建生物学上的结构模型的能力③情感目标: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观点;理解生物学“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培养学生普遍联系和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能力。2.2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各成分的关系;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与食物网。教学难点:营养级的概念及初、次级消费者的概念。2.3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案例教学法,充分运用 CAI 课件,比较、归纳与分析各种生态系统的共性,用系统论的观点诠释生态系统的结构。作为池塘生态系统,在物质上是自给自足(近乎封闭)的系统,能量上的开放系统[林德曼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进行研究采用湖泊生态系统的原因也在于此];学法上采用讨论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积极引导组织学生探讨问题,协助学生构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使教材中抽象的理论内容变得形象且容易理解的知识。2.4 课前准备 在上新课的前两三天,组织部分学生对学校附近的池塘生态系统进行短时的调查。3 教学过程(一课时)导入(温故而知新):CAI 课件演示湖泊和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景观。设疑:①湖泊的底泥能作为稻田的肥料,森林的地表土可作用肥料的原因是什么?(来自农村的学生有深刻的感性认识)②两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共同特征是什么?(都有大量的动、植物与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