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外探究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 【内容摘要】科学(7--9 年级)课程标准指出:科学的核心是探究。现行的浙教版《科学》教材中安排了较多的探究活动,学生也表现出了高度的兴趣,然而目前在实施探究教学中仅限于课堂内,每次下课学生都有意犹未尽的感觉。能否将课堂上的探究教学延伸到课外,让课外探究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呢?为此,我就近几年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关键词】 探究 课外探究(一)解读探究《标准》中指出:科学课程将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初步的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培养学生怎样进行科学探究,增进对科学探究方法与过程的理解。教材中每章都安排了探究内容,还有一些研究性学习课题,以提高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二)为什么要开展课外探究1、弥补课内探究时间不足的缺陷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二章第一节“观察蜗牛”。课前,学生已做了充分的准备,抓了好多蜗牛,期望着老师上课。课堂上,我让学生按照书本上的实验过程进行了实验。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对蜗牛表现出高度的关注,对于书本上的实验探究,还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好奇:“蜗牛喜欢吃什么?” “蜗牛喜欢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蜗牛是如何交流信息的?” “蜗牛是如何繁殖后代的,和我们人类一样吗?”等等问题。学生对蜗牛的兴趣这么高,可这些问题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看着他们一张张好奇的脸,又不能拒绝,怎么办呢?我们把课堂探究搬到课外,利用课余时间再来一一探究,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解决了课内探究时间不足的缺陷。2、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员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喜爱。”只有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让他们带着兴趣,带着猜想、带着期望,进行积极自觉的观察,才能使他们获取正确的信息,延续观察的时间和次数,进而提高观察能力。果不其然,学生在课外探究蜗牛的实践里,充满好奇,带着兴趣,经历了寻找、观察和猜想验证等活动,从中获得不少正确的信息,学生也亲身体会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是科学探究的小主人。 在科学学习中,相关的活动可以罗列很多,有些活动既有探究性又有趣味性,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劲头,他们全身心地参与、忘我地研究,这种学习状态就是“卷入”。 学生卷入后,对活动中的事物和现象才会全面关心,对其中的问题才会孜孜以求,才会不知疲倦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所以教师在这些地方要极尽所能地展开,要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