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训练评价单——5.2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课标要求】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 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基础构建】建国初期的教育 ① 新中国的成立。 ② 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开1、背景 始时期;1957 年毛泽东提出的指导方针;人民政府的重视。 ③ 新政权刚建立并不稳固,要彻底改造旧中国教育的双半性质,为社会 主义建设服务。 ④《〔1〕 》规定: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2〕 文化教育。⑴ 确立新型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① 改造旧教育、旧学制,创建新教育管理制度。收回教育主权。 2、具体 ②向〔3〕 开门(新中国教育方针和政策的重要内容),提高措施 教育水平,建立人民教育。及作用 作用:顺利完成了从〔4〕 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的新型教育制度。⑵ 制定人民教育方针。① 毛泽东提出: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5〕 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人民教 育的指导方针)作用: 此方针是新中国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对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根本的指导作用。② 刘少奇倡导“〔6〕 ”。(全日制的学校和半工半读的学校)作用: 为中国普及教育、改变教育脱离生产实际和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可贵的指导。3、成就: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7〕 。奠定了共和国〔8〕 的坚实基础,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国家经济建设的新生骨干力量。二、文革时间的教育1、冲击:①红卫兵大串连;②停止招生;③上山下乡运动 2、“教育革命”:领导体制;教育体制;高等学校招生体制3、影响:“文化大革命”对中国教育事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使中国在一个时期内出现了〔9〕“ ”、“ ”的局面,全国文盲和半文盲人数急剧增加,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三、三中全会后教育的蓬勃发展1、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教育界经过〔10〕 ,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政治上获得了新生。 ⑴ 恢复高考⑵ 坚持“三个面向”,深化教育改革------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2、措施内容:“教育要〔11〕 ”。(1983 年邓小平) ⑶ 依法治教:颁行了《学位条例》、《〔12〕 》、《〔13〕 》、《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到 20 世纪 90年代,初步建立起中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为中国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3、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