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梦麟【个人简介】蒋梦麟(1886-1964)原名梦熊,字兆贤,号孟邻,浙江余姚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博士,曾任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部长、行政院秘书长,长期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六岁入私塾,十二岁入绍兴中西学堂。1899 年随家迁往上海,入天主教学校读英文。1900 年,因义和团运动起,举家迁回余姚,在余姚城某校习英文、算术。1901 年,到杭州一教会学校习英文,后因学潮全体学生离校。1902 年考入浙江省立高等学堂(前身为求是学院),改名梦麟。1903 年入浙江高等学堂(浙江大学前身)学习,次年中秀才。1904 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在急剧变动的大时代,在新与旧、中学与西学、维新与革命之间,他“尚未成熟的心灵”终于看清楚了“西化的潮流已经无法抗拒”。1908 年他考取官费留美资格,留美近十年,成为杜威的学生,1917 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及教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创办《新教育》月刊。1923 年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1927 年 8 月至1930 年 7 月,任国立第三中山大学(1928 年改为国立浙江大学)校长。1929 年 5 月至1930 年 6 月兼任浙江省立高级中学(商科)校长(建国后改名杭州商业学校,即现在的浙江工商大学)。还先后任过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北京大学校长、行政院秘书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等职。【任职北大】对北京大学校史素有研究的北大教授陈平原说:“在历史学家笔下,蔡元培的意义被无限夸大,以至于无意中压抑了其他同样功不可没的校长。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蔡元培早年的学生蒋梦麟。”1988 年北大 90 周年校庆,曾出版过一本《北大校长与中国文化》,希望“以此来纪念北京大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和贡献”,但其中没有收入蒋梦麟。1998 年,北大百年校庆时,此书重新修订出版,加入了有关蒋梦麟的文章。不过,有研究者仍在报怨:“前两年北大百年校庆,居然很少见到蒋梦麟的名字。”陈平原也表示遗憾:“很可惜,在大量有关北大的出版物上,蒋校长的地位相当尴尬……校方组织撰写的校史中,称蒋梦麟为‘典型的国民党新官僚’,‘在北大是不得人心的’。”蔡元培曾坦承:“综计我居北京大学校长的名义,十年有半;而实际在校办事,不过五年有半。”蔡校长在职而不在校期间,代为处理行政事务的,经常是蒋梦麟。除了长期担任总务长,他更三度代行校长职权,以致当时就有人评价:“这五六年来的北大校长,与其说是蔡元培,不如说是蒋梦麟。”1930 年 12 月,蒋梦麟在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