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节开幕式讲话稿五篇读书节开幕式讲话稿五篇 【篇一】 同学们、老师们: 今日,是学校第 4 届读书节的开幕式。跟大家说一说我们该怎么读书。 读书我们都不陌生,早自习在读,上课在读,回家布置作业也在读,似乎谁都会读书。但是,你真的会读书吗我看未必。很多同学读书,是读出书上的字,这叫见字出声;很多同学看书只是看故事情节,这是娱乐性阅读。很多同学读书或者看书只是在消磨时间,这对提高我们的语文水平、陶冶我们的性情并没有多大的帮助。而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通过读书提高我们的语文水平、丰富我们对世界的认知、陶冶我们的性情才是最重要的。因此,讨论一下该怎么读书很有必要。 首先,我们得明白读书无外乎两种方式:朗读和默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小学低年级孩子要完成 200 小时的朗读、xx 小时的默读量,平均算起来,我们每天要阅读 4-5 小时,才能适应今后学习的需要。 那么,什么是朗读呢?朗读,就是放出声音读,读出文字的轻重、读出文字的快慢节奏、读出文字蕴藏的情感和画面。在朗读时,你就是一个演员,你可以千方百计调动自己的七情六欲把文章中包含的甜酸苦辣拿捏到位,只为了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所以朗读时你可以读得凄凄惨惨、面目狰狞,你也可以读得嬉笑怒骂、疯疯癫癫,这一切,就看你是不是真抓准到了文章蕴含的感情。 什么时候要用朗读呢?在我看来,只有精挑细选的文章,才能用来朗读。好的文章,多一个字就太多,少一个字就太少,换一种写作方法就会失去味道,这样的文章就要好好朗读。我们刚学了三年级语文《去年的树》这篇文章,文中“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这句话,两个“天天”,第一个“天天”要读重音,读出鸟儿不辞辛苦,第二个“天天”不读重音,而要把“听”读重音,表示树是一个忠实的听众。假如不能这么朗读,就是没有体会作者的情感。因此,所有选入课文的文章,都应该好好朗读、细细品读,最好都背下来所谓“书读百变,其义自现”,就是指好文章经得起百回读。 所以,同学们,好好朗读吧!郭德纲的相声之所以好听,在于它不仅仅是读出了相声稿子中文字的声音,而且读活了文字中人物的性格和语言;陈道明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表演艺术家,首先在于他面对剧本看到的不是冷冰冰的文字,而是跃然纸上的情感、形象。只有朗读,我们才能把一个个平面化的冷冰冰的文字,变成生动的画面,变成丰富的情感,把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慢慢的构建在我们的脑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