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教学改革论文:数据库原理课程理论教学方法讨论摘要:针对数据库原理课程中名目众多且非常繁琐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在分析传统教学模式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问题驱动+图表展示+比较分析”的理论教学模式,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既提高了数据库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又培育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 关键词:数据库原理;理论教学;问题驱动;教学改革 数据库原理是大学本科计算机专业中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教学目标是向学生传授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培育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综合素养。该课程主要讲授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设计方法,理论性强、应用广泛[1],涉及到数据库原理、数据库应用和数据库设计三方面的内容。这三方面彼此关联而又有着各自的侧重点,包含的知识点较多,理论知识非常繁琐。但这些理论知识又是整个数据库应用的基石,假如不能清楚准确地掌握好这些原理,就难以完成数据库的应用及设计。所以对于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来说,一定要把数据库基本原理、基础理论作为重点内容进行学习。 1 理论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由于数据库原理课程的知识点本身较为抽象、枯燥、不易理解,传统的“灌输型”理论教学方式,常常使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降低,听课时会感到被动乏味,对概念的理解仅停留在文字表面,学习效果不佳,且学完后不能很好地与实践结合,大大降低了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学两方面主体都很疲乏。为此,必须对该课程的理论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培育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更好的掌握数据库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做到活学活用,举一反三,为今后学习数据库的应用技术和设计方法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创新型人才培育的目标。 2 理论教学新模式 本文针对数据库原理课程中名目繁多且非常琐碎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提出“问题驱动+图表展示+比较分析”的理论教学模式。该模式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并通过图表展示使学生对问题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引导学生思维,开展讨论式教学,最后通过比较分析深化讲解各知识点的内涵和本质,总结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彻底理解和掌握知识。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尤其对于那些易混淆、易疏忽的知识点,教学效果更是明显改善。 下面,我们分别对“问题驱动+图表展示+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