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数学《8.1 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一、内容分析 1.1 学习任务分析: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它既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延续,又是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 1.2 学生情况分析:就方程而言,初一学生已有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知识。所以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新的方程并尝试通过类比“发现”有关新概念,使学生逐步建立方程的知识体系。但对学生来说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表达形式是陌生的,对他们来说正确写出解并理解其含义具有一定的难度。 二、学习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能辨别那些是二元一次方程(组),并能正确的写出他们的解 能力目标:通过尝试命名新方程、尝试“发明”有关概念,培育学生知识移的能力,并从初一开始养成建立知识体系的习惯。通过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培育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体验数学发现中的欢乐,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乐趣。 重点 二元一次方程(组)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难点 理解、推断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并能用正确的形式表达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三、课堂结构设计 动手实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课题)、尝试命名和定义 练习反馈 结合实验,引导学生设计问题并发现方程组 练习反馈 引导学生在小结巩固中更好的理解概念 分层练习,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回归实验,学生完善自己的设计 四、教学媒体设计 充分利用 PPT 演示文稿的高效性、板书的实效性和可留性以及事物演示的直观性,将它们有机结合,各取其长。 五、教学过程设计 5.1 动手实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课题)、尝试命名和定义。 实验情境:请学生将手中 40 厘米长的绳子绷成一个长方形。(课前结已打好,所占长度忽略不计) 相互沟通:学生相互沟通所绷成的长方形是否完全相同,有何异同之处。 (异:各自的长和宽不同;同:周长都是 40 厘米。)得出实验结论:周长为 40 厘米的长方形有无数个。(同时借助多媒体演示实验过程与结论) 引出课题:假如宽设为 x 厘米,长设为 y 厘米,你能发现 x 和y 的关系么?(x+y=20)。学生会感觉这个式子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这是个方程,陌生的是它是什么方程。引导学生将它与已学的一元一次方程作比较,(未知数的个数不同),进而请学生尝试给这样的方程命名,并给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