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教练语文写作培优手册:思想深刻 【层级解读】 “深刻”指文章有思想深度。要把文章写深刻就要选择自己最有体会的人生感悟,挖掘生活的底蕴。“深刻”是中考作文进展等级的第一项标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透过现象深化本质。客观事物是错综复杂的,它既有现象,又有本质。假如我们能透过现象的迷雾,作深化的思考,对现象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加工就能挖掘出寓于事物中的本质来。即写记叙文,应着眼于人物思想品质和精神世界的发掘写议论文,应在纷纭复杂的事物表象中,剥去现象的外壳,抓住问题的核心,高屋建瓴地确立自己的观点;写说明文,应以揭示说明对象的科学内涵来体现深刻。2.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偶然的,有后果就必定有前因,要善于探究事物的本源,以敏锐的目光,借助事物进展变化的脉络,探寻问题发生的原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作文时,要提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即揭示事物的因果关系,文章的深刻性往往就表现在这里。3.观点具有启发作用。所持观点要想人所未想,发人所未发,能把认识提高一个档次,鞭辟入里,入木三分,抓住问题之间最关键最本质的联系,并能引发读者思考,从而产生心灵的共鸣、灵魂的震颤、思想境界的升华。 【失误提醒】 深刻是就立意而言的。初中生写作,在立意上往往容易出现以下失误: 1.浅尝辄止,无法深刻。不能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果推因、由形观神地审查事物,不能透过现象深化本质,透过表象看到真相。具体地说,此类文章只能回答“是什么”“有什么”等问题,而不能涉及“为什么”“怎么办”一类较深刻的问题。譬如,只从刻苦学习方面来分析一个学生成绩优秀是不够深刻的,若能进一步阐述他为什么会刻苦,为什么能持之以恒,或者就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挖掘出他刻苦学习的动机和动力,这样的主题,这样的立意,就深刻多了。 2.套用范文,无法深刻。写作话题作文时,有些考生就有投机取巧的思想,套用现成的文章行文,只在结尾象征性地点一下题。如以“英雄”为话题作文,一个考生写《母亲——我心中的英雄》,记叙了母亲持家的艰辛、对父亲的忍耐、对邻人的关爱……结尾生硬点题:“母亲是平凡的,但是,她却是儿子心中的英雄。”“勤劳、忍耐”是美好的品质,但是未必能算得上“英雄”。这很可能是套用了一篇现成的写母亲的文章,这样的立意根本谈不上深刻。 3.贪多求全,无法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