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主题征文 2 篇父 亲 文/魏华 世上有一种情,叫血浓于水,人间有一种爱,叫父爱如山。 我的父亲生于 1949 年建国初期,讲话模糊,是半个哑巴;那是六岁的时候发高热,把声带烧坏了。父亲到入学的年龄,因为口齿不清,常常遭到同学的戏弄、讥讽,被学校的老师劝退了。好在爷爷曾经是民国时的私塾先生,在家里教他写字,算算术。父亲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 因为长得好看,跟小姑娘似的;唇红齿白、眉清目秀,笑起来还有一对迷人的酒窝;虽然说话不清楚却得到了母亲的垂爱。听邻居说,母亲是经过绝食三天才得到外公的默许,嫁给父亲的。父亲是个苦命的人,在他八岁的时候奶奶就因病去世,是爷爷一个人含辛茹苦把他拉扯成人。 父亲虽然说不出一句囫囵话,但是个爱家爱妻的好男人。我和姐姐是双胞胎,母亲怀孕时,妊娠反应特别严重吃啥吐啥。那是 1975 年的时候,我们那里经济比较落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低下,物质资源匮乏,没有营养食物,粗茶淡饭填饱肚子就不错了;母亲因为孕吐利害,营养不良,严重贫血,竟然晕倒在地,差点流产;父亲心疼的掉眼泪,拉着母亲的手说:“对不起,是我无能,让你吃苦了。”唉声叹气的在门前屋后走来走去。 父亲看到离家不远的水塘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冬天雨水少,水塘里的水只有半米深;立马穿上雨鞋,扛起洋锨,拿上桶和筛子,敲开冰块,用水桶一桶一桶的舀水,到下午的时候水干鱼现,竟然抓了七八斤鱼。细心的父亲把黑鱼和鲫鱼养在水缸里,留着烧汤给母亲喝,自己不舍得尝一口;小鱼小虾把鳞刮了弄洁净放在锅上焯下水,盛在筛子里放在外面晒成鱼干;每次煮大白菜时,就抓一小撮放在菜里,增点鲜味。就这样在父亲精心呵护下,母亲身体逐渐好转,顺利的生下我和姐姐。 看着肉嘟嘟的两个孩子,父亲笑的合不拢嘴,从不喝酒的他兴奋的小酌了几杯。 父亲口齿不清,平常不爱说话,但不说话,不代表笨,不代表傻;不说话能让他静下心来观察事物。父亲没学过裁剪,无师自通,看见别人穿的衣服,他认真看看,琢磨一下就做出来了,时间长了,就当起了裁缝,靠微薄的收入支撑整个家。 心灵手巧的父亲,不但会缝纫还会织线衣;可以从衣服的下摆起头,编织一个简单的线衣;而且还可以从领口起头,织个蝙蝠衫。父亲开始是不会织的,那是因为有一年冬天母亲到河边担水,冰天雪地的,路滑摔倒了;崴了脚踝,胳膊骨裂,手捥肿,织了一半的线衣,只能放下。眼看要过年了,又没钱给我和姐姐买新衣服的父亲急了。拿起母亲为我们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