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光泽县第二中学 2014 高中数学 2.5 等比数列前 n 项和(第 2课时)教案 新人教 A 版必修 5一、课标标准:(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 n 项和公式解决有关等比数列的, , , , 中知道三个数求另外两个数的一些简单问题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2)会利用第推公式求解和与通项.(3)会利用错位相减法解决数列求和问题.(4)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猜想、分析、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5)通过教学进一步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辩证观点,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二、教学重点,难点: 进一步熟练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 n 项和公式;灵活使用公式解决问题三、教学思路:本课时是等比数列前 n 项和的延伸,从“项与和”的关系扩展到“和与和”的关系,在从等比数列扩展到一般数列利用错位相减法求和。等比数列求和的公式引出与之间的第推公式,并由此得出求和公式的证明方法,通过例题使学生对形如 的数列(其中 为等差数列, 为等比数列)的求和方法:错位相减法达到熟悉并会应用。四、教学过程:Ⅰ、课题导入首先回忆一下前一节课所学主要内容: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当时, ① 或 ②当 q=1 时,当已知, q, n 时用公式①;当已知, q, 时,用公式②Ⅱ、讲授新课1、 第推公式:实际上,数列的前 n 项和可以构成一个新的数列:1 那么这个新数列中的与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学生总结:,,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到观察这个公式的用途: (1)、通过第推式求和;(2)、已知前 n项和可以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思考这样可以求出的数列中的首项吗?(学生讨论)只能求出数列中的从第 2 项以后的各项,首项归纳总结:2、第推公式应用:等比数列求和方法三:= ==例 3:(课本 64 页)1、 介绍曲线围成面积的解决方法(化矩形面积求和)2、 介绍计算机求和的程序(结合程序说明“SUM” “AN” 的含义)3、错位相减法的应用:例 4:设 a 为常数,求数列 a,2a2,3a3,…,nan,…的前 n 项和;2观察特征:1、含 a 前面的系数分别是:1,2,3,…,n,… (构成等差数列) 2、含 a 的各项分别是:a,a2,a3,…,an,… (构成等比数列) 3、数列通项公式:这样的新数列怎么样来求和?(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求和方式或者方法来做呢) ① ② ①-② 得出: ③ 观察这个③式中是一个等比数列求和在减去因此: 说明:错位相减法实际上是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