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是鲁科版《物理1(必修)》第六章第2节的第1课时。“新课程"对本课的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通过实验测量加速度、力、质量,分别作出表示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图像,根据图像写出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式。体会研究过程中的科学方法。【学情分析】学生已知道加速度、位移的概念,使用过打点计时器,并会测加速度;已经会使用天平测质量;会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已经知道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已经使用过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已经有接触过光电门和气垫导轨(第 3 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设计思想】 1.分析生活实例,创设情景,让学生得出a与F、m 的定性关系。 2.让学生猜想它们的定量关系,并提出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3.通过教师不断的引导及学生的积极思考、讨论,使学生自己提出此实验的多种测量方法。(1)测量加速度a:用打点计时器或者用位移 s 表示加速度。(2)测质量m:用天平来测量。(3)小车的合外力F的测量:让学生知道不能用弹簧秤直接测量,猜想到用重物通过定滑轮去拉小车(教师提示:当重物的质量m0《m车时,可认为F≈m0g,至于原因留到下节课再解释),引导学生提出利用适当的斜面平衡摩擦力。4.介绍数据处理方法:启发学生画出a-F,a-1/m的关系图研究数据关系。5.学生分组实验,分工合作,交流做法,共享数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课堂效率。6.本节课内容较多时间有限,设计实验时可采用学生分工合作的办法和直接采用已知质量的钩码(而不采用沙桶)的办法来节约时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快慢即加速度大小与力有关,与质量也有关。 2.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定量关系。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知道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 2.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根据设计进行实验。 3.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并能根据数据结果得出结论。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验,培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 3.培养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教学重点】 1.控制变量法的使用。 2.用图像法研究 a 与力 F、质量 m 的关系。【教学难点】 1.控制变量法的使用(如何用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