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单元主题整合教学案例《看不见的爱》、《父亲的爱》 【文本简析】 《看不见的爱》是小学语文课外读本(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第六组一篇课文,文章讲述了一位母亲陪着眼盲的孩子打弹弓的故事,赞扬了一位给予残疾孩子无私母爱的母亲。文章语言朴实,描写细腻,话语中无不流淌着一位母亲对孩子浓浓的执着的爱! 美国作家艾尔玛·邦贝克的《父亲的爱》,以朴实、平淡的笔调描述了不懂得怎样口头表达爱的父亲寓爱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父爱虽然不是直截了当的,但并非是感受不到的。作者善于把母亲细微、体贴的爱与父亲的大咧,甚至近乎生硬、冷酷的爱有机地结合起来,读来真切感人,合乎情理。字里行间看不出父亲的慈爱,其实在他生硬的态度中,父爱更凝练成一种责任!【设计理念】 新课程强调教学中三维目标要融为一体,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体验感悟是达成三维目标的有效方法。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所以,老师要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以体验感悟为手段和过程的阅读教学,会促使学生进一步地理解文本。【教学目标】1、抓住文章留白,引发学生想象体验,丰富学生的创新思维。2、通过找出母亲对孩子不寻常的爱的语句,揣摩、品味语言文字,帮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到母亲执着、坚韧的爱;并自主感悟深沉的父爱,从而对父母多一份理解。【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透过课文朴实的语言,体会文章表达的深意。【教学流程】一、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启发谈话:第六单元每一篇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浓浓的亲情,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及长辈的悉心关爱。回想一下,他们是怎样爱你的?2、今日我们学习《看不见的爱》,向我们讲述的是一份怎样的爱呢?板书课题, 齐读沟通你积累的学习方法是?【预设——把握主要内容理清思路;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去体会父母的爱。】二、合作沟通,梳理思路师:看谁这节课的表现能够胜过昨天的自己——做敢说、会说的孩子!1、积累展示:沟通阅读时摘抄的好词。2、汇报收获:如:课文讲了几个人?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3、沟通赏析:触动你的句子。4、将刚才勾画的句子,变成问题,你会吗? 要求:自己边读边思考,可同桌沟通,以考考大家、提问题的形式展示。【培育学生自主预习的方法与能力】三、探究、感悟“看不见的爱”问题一:从“我”的心情的变化了解事情的进展过程1、在这件事情的进展过程中,“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用文中的词语概括。2、学生自读后,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