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们在土地上耕耘第一课时 萝卜的故事教学目标:1、以萝卜的生长过程为例,体验农业劳动的过程。2、了解农业的收获与农民收入及生活的关系。3、形成尊重农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情感和态度。4、提高调查、发表和探究能力。课前准备: 了解本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教学过程:1、导入。人们怎样通过农业劳动从土地上取得收获的呢?2、组织学生阅读有关本课题的七幅图画。3、阅读课文,讨论:为什么人们从收获中留下自己需要的以后,要把剩余的部分拿到市场上卖掉?4、讨论:虎子家为什么要用卖萝卜的钱买这些东西?5、总结。老师肯定学生的讨论成果。家庭作业:种植蔬菜。 第二课时 从种植到收获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农业生产的周期长,在农业生产中要遵循“不违农时”的规律。2、了解我们祖先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二十四气节。3、了解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的特点,不同的地区适宜种植农作物有一定的规律,知道“橘生淮南则为橘”的道理。4、形成尊重农业劳动,为我们祖先认识自然规律的伟大制造而自豪的态度。5、知道我国地域辽阔,进展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农产品的品种和数量都十分丰富,从而产生自豪感。6、知道土地为人类奉献着丰富的食物,保证着人类的生存,从而对生养我们的土地产生由衷的敬意。课前准备:准备日历。教学过程:(一) 1、导入。为什么从每年 3 月初种植到 5 月底收获是萝卜最佳的生产时间?2、解决问题讨论。光照和温度有什么关系? 请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要求学生将全组同学的答案进行归纳、整理。3、老师讲解:24 气节。4、总结。朗读并学习背诵 24 气节。家庭作业:1、结合日历,熟悉 24 气节,了解 24 气节和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2、了解一种农作物的来历。 (二) 1、导入。一个地方不是什么都能够种植或生产的。2、全班讨论。你知道哪些农作物生长所要求的土壤、气候是不同的?3、探究活动。观察 P10 图画,这些粮食、蔬菜、水果最早是从哪里来的?4、阅读与总结。阅读 P10 课文,引导学生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家庭作业:了解商店和市场出售的食物、蔬菜和水果中,哪些是本地出产的;为什么本地区适合种植这些农作物? 第三课时 妞妞的困惑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所造成的危害。2、培育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进展意识。课前准备:收集无污染、无公害标志的农产品包装。 教学过程:1、导入。这些年来,在农业生产中大量地使用化肥和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