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数学课上的“后悔” 发卷子的时候,我念着名字一张一张发下去,坐在讲桌下面的尧一副紧张的表情,他说:“老师,我的语文考砸了,就指望数学了,好紧张。”那过于夸张的表情,那双手抱在胸前夸张的动作,那很期待的眼神,让我觉得这孩子很可爱。其实卷子发下去,他考得并不差。我告诉孩子们,考的好了,不要骄傲;考的不好,也不要气馁,以后我们还有机会,以后还会有这样的考试,争取下一次考好。 卷子发下去之后,我开始挑一些孩子们错的多的题目讲解,与其说是讲,不如说是和孩子们一起回顾出错的原因。 第一道题:5 米 9 厘米=(5.9)米 我问孩子们谁这道题是这样写答案的? 立即有人举手说:“老师,我是这样写的。” 我问:“你当时为什么会这样写呢?” 学生说:“老师,我当时看到 5 米,就想着 5 点几米,就没再认真看,就直接写 5.9 米了。没看清楚后面是 9 厘米。” 我又问:“那什么情况下会等于 5.9 米呢?” 学生说:“5 米 9 分米=5.9 米”。 现在学生们似乎都明白自己出错的原因了,再来问孩子们 5 米9 厘米等于多少米?学生们异口同声说:“5 米 9 厘米=5.09 米”。 第二道题:把一些图形按“是否是四边形”的标准分成两类,将相应的序号填在表格里。 在这道图形分类题里面,有一个图形是梯形,可是一些学生并没有把梯形分类到四边形里面。 我首先问孩子们:“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有孩子回答:“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是四边形。” 再问那些孩子为什么出错时,有的孩子就说了:“老师,我没有看清题目,我以为是平行四边形分成一类呢!”是啊,假如是平行四边形分一类的话,孩子们选择长方形、正方形为一类,不选梯形就是正确的。 我问:“那我们以后该如何避开这样的错误呢?” 孩子们说:“看清题目要求再做题。” 第三道题,这是一道错误率很高的题目,题目是这样的:笑笑家原有 3.6 千克苹果,妈妈又买来的苹果是家里的 4.5 倍。笑笑家现在一共有多少千克苹果? 很多孩子都是这样写的: 3.6×4.5=16.2(千克) 答:笑笑家现在一共有 16.2 千克苹果。 到这道题,再让孩子们分析出错的原因,由于有前面的错题分析做铺垫,孩子们已经意识到自己为什么错了,一些孩子与同桌激烈地讨论起来:“哎呀,我怎么没有把题读完呀?这分丢得多可惜呀?”那后悔的表情溢于言表,捶胸顿足,觉得这样的题目自己其实是会做的,可惜做错了。 有孩子站起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