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心得体会 最近,再次仔细学习《新课程标准》,我对《新课标》有了进一步认识,深刻领悟到教学中既要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又要在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沟通,在探究中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下面,结合教学实际,浅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不断更新理念,用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新课程标准把全面进展放在首位,强调小学生学习要从以猎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到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育,制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持续进展的教育环境。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二、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沟通中探究知识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设法营造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动手实践中发现规律,与同伴沟通,达到学习经验共享,从而提高表达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 三、课堂教学要尊重个体差异、面对全体学生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进展。”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差异;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为此,我们要先了解所教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学习态度、意志强弱、智力和能力、平常成绩等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按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沟通中选择合适的策略,由此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 四、改变数学学习方式,让学生乐学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进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课程标准》提倡自主探究、合作沟通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提供了从事数学活动和沟通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把学习数学当作是一件欢乐的事。 五、建立新的评价机制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们的数学课堂不但要有终结性的评价,还要有进展性评价。进展性评价应该侧重的是一个阶段后,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进步进展,在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多元领域的综合评价,其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