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活动要精心设计、有效引导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案例、反思 【案例背景分析】新课程标准注重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实践能力。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数学活动并进行有效引导,让学生真正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讨论过程,不仅能使学生学到数学知识,接触到一些讨论数学的方法,同时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探究发现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这一内容时,我把重点放在学生的探究上,精心设计了数学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82 页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教学设计的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量一量、摆一摆等实验活动,探究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二是在实验过程中,培育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能力。本节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特性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我认为“形”的教学重在培育和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必须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并在操作中进行思考和想象,从而获得体验和感受。因此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小组活动上,通过拼摆三角形的活动,使学生将操作、思考、想象结合起来,体会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教学片段】(一)从生活场景入手,激发探究欲望。课件出示下图 邮局小华家学校师:“从小华家到学校有哪几条路?”生:两条。一条是从家到邮局再到学校,另一条是直接从家去学校。师:小华去学校走哪一条路比较近?”生:由家直接到学校(下面一条)比较近。师:同学们想一想,小华家、邮局和学校三个地点用路线围成了一个什么图形呢?生: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对。(课件展示去掉三个建筑物),仅保留下三角形。师:在上一节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三角形的特性,今日我们要继续自己来探究发现藏在这简单的图形里的其它数学神秘。(二) 分组活动,适时引导,探寻规律。在这一过程中,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 7 根小棒(小棒的长度分别为:9 厘米、8 厘米、7 厘米、5 厘米、3 厘米、3 厘米、3 厘米),并提出问题:假如任意给你们三根小棒当作三条线段,一定能围成一个首尾相连的三角形吗?(有的学生说“能”,有的学生说“不能” )让我们动手实验一下吧!提出小组活动要求:1、 从 7 根小棒中任选三根。2、 记录每一根的长度。3、 看一看能否用选定的三根小棒首尾相连地围成一个三角形?把每次讨论结果记录下来。让学生展示和报告本组的实验记录,说一说活动结果。(有些小棒能围成,有些围不成)此处有意识找摆不成三角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