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多媒体课件使用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1、 小学数学多媒体课件使用现状分析及对策思索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进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多媒体以其图、文、形、声并茂的特有优势逐步深化到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之中。在确定其优越性和先进性的基础上,有必要换个角度来审视它,下面就我校数学老师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时存在的一些误区进行探析,并提出自己的一些尝试性的解决对策。 [现状之一]画蛇添足,“为用而用”。 在信息时代的今日,多媒体以它改变多端的动画,精彩的视听效果,在教学中彰显了它优越的一面。但很多老师往往追求形式而置教学内容不顾,把一堂课的全部环节、全部内容统统纳入课件中,甚至出现了无课不用的现象,为用而用,结果是画蛇添足。笔者曾观摩一年级的“9 加几”课堂场景:大屏幕上呈现出很多鲜花、绿草和树木,随 2、着优美的音乐,小花狗蹦蹦跳跳地走出来,自夸是数学小天才,什么数学题都难不倒它,这时屏幕上呈现一个有十个格子的空铅笔盒,接着画面呈现盒子里有 9 支铅笔,盒外有 3 支铅笔,这时又蹦出一只小猴子,提出:“共有几支铅笔?算式呢?结果是多少?”前两个问题小花狗很快说出了答案,这位老师在教学中,本想把学生的兴奋点集中在最终的一个问题上,但学生却陶醉在图画和声像效果之中,忽视了教学重点计算过程的思索。华丽的背景,配上与教学内容不相关的大段背景音乐来帮助教学。无疑这样的课件设计是失败的,我们应当避开这种现象的发生。 对策之一:充分认识多媒体课件与教学的关系,做到有用、实效。 找准多媒体课件与教学内容的切入点,确定本课有无必要使用课件,哪些环节需要,怎样在需要处设计教学 3、环节,怎样呈现有利于突破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等,都是我们运用者需要考虑的。具体来说,可在新知的生长处、观看的模糊处、新旧学问的对比处、操作的关键处、学问的延长处、思维的障碍处、示范及练习的需要处引入计算机技术。来看这样的教学片段: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老师提问:“车轮是什么样子的?”同学们会脱口而出:“圆形的。”又问:“为什么造成圆形的呢?能不能造成三角形、正方形……”并趁机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用三角形、正方形车轮的汽车向前运动的情境。学生们急忙回答:“不行!因为三角形、正方形有棱、有角,开不动。”接着又出示椭圆形车轮的汽车费劲地滚动的镜头,接着提问:“椭圆形没有棱角,这样行吗?”学生们思索片刻后回答:“汽车前进时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