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随笔:齐答的“双面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常常要针对一个个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齐答是教学中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集体做出回答的一种方式,在教学中常常被应用。 齐答让我想起了“滥竽充数”的故事。也让我想起来刚工作时的情景。刚从学生变成老师,那时满腔热情,上课学生齐答,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我天天乐滋滋的。想现在孩子真聪慧,当老师多轻松,欢乐。后来,时间久了,发现许多学生在我带领下,知识、能力等都没长进。我才知道齐答问题时许多学生随声附和。我给学生“制造”太多当“东郭先生”的机会。 一,齐答不利于培育潜能生理解与思考能力。齐答、抢答问题,使大部分学生不能条理清楚地深化思考,他们还没思考好,结果就被一些优秀生说出来了。久而久之,不利于培育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有一部分学生即便有了新想法,无机会表达而被众声掩盖,不利于学生个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进展,老师也很难把握住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脉搏。 二,不利于学生完整性语言表达能力的培育。齐答、抢答时,学生仓促思考、追求速度,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述答案。有时,这种表达是以牺牲其具体、形象、准确和完善美为代价的。而这恰恰对学生表达能力的锻炼与培育形成致命的破坏。 三,不利于调动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体学生思考速度快慢不一,但在老师的追问和自身攀比心理作用下,学生就要抢答,学生为“强”而“答”,不是为“答”而“强”。速度会成为他们心中最重要的因素。这时,学习差一点的同学几乎争不到回答的机会,他们就会逐渐失去兴趣与信心。长此以往,课堂就成了滋养懒惰的温床。一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个人素养无从提高,成绩出现两极分化。 四,不利于老师及时准确地掌握课堂反馈信息,从而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学生齐答、抢答,表面现象往往会让老师只看到课堂最理想的一面,从而过高估量自己的教学效果,认为教学目的已经达到,但实际情况可能是参加者少,旁观者多,学懂的少,糊涂的多。就像我当时一样,还认为自己的设计多适合学生。 但齐答反馈面广,在教学中也有自己独特的作用。 (1)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适应性差,师生的情感还未得到充分沟通,齐答可以消除答问的紧张、畏惧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思考问题,为逐步过渡到独立回答问题做铺垫,假如要他们面对全体同学独立回答问题,从心理上会产生紧张、畏惧感。老师提问采纳齐答的方式,可以逐步培育学生的学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