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认识电场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对电场概念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场的特点,描写场的方法,并能在头脑中建立起场的模型和图象。(2)理解场电荷、检验电荷的概念,理解和掌握电场强度的概念。(3)掌握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4)理解和掌握电场的叠加原理,会计算简单的点电荷组产生的电场。2.能力目标: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类比方法的重要研究方法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3.物理方法教育目标:(1)树立“场”在空间上有分布的观念,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2)通过“检验电荷”的概念,使学生明确物理测量的有效性的观念。(3)对点电荷场强公式的分析,使学生明确理想模型建立的条件。二、教学重点、难点1.“场”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场”的概念比较抽象,在中学物理中,本章又是初次较深入地研究“场”,所以“场”概念的引入,“场”观念的建立,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2.电场强度的概念、场的叠加原理也是本节的重点。三、教学方法:计算机辅助教学 四、教 具:计算机、投影仪、大屏幕、自制 CAI 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两个点电荷电量分别为+4Q、-Q,固定在相距为 L 的两点,在何处放一个什么样的第三1点电荷可使第三点电荷保持静止?在两点电连线延长线上,-Q 的一侧距-Qx=L 处(复习库仑定律)。与第三个电荷电量无关(为建立场强与检验电荷无关,及由力的合成向场的叠加过渡做铺垫)。(二)引入新课两个电荷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上一节我们定量地研究了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规律——库仑定律。提出问题:在力学中,我们所学过的弹力、摩擦力均是接触力,只有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才有可能产生弹力、摩擦力。两个电荷之间并不接触,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如何实现的呢?(三)进行新课1.在同学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出:两个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通过电场实现的。任何一个电荷在其周围空间产生电场,另一个电荷处在它产生的电场中,另一个电荷受到电场对它的作用力——称为电场力。(如同学提出重力、引力,顺便提出重力场、引力场的概念,如无人提出暂不引入重力场、引力场。)电荷在其周围空间产生电场,静止的电荷产生的电场是静电场。电场对处在场中的其他电荷有力的作用。2.对任何事物的认识和理解,都要从它与其他事物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入手,从中找出它的基本性质,对电场的认识也应如此。为了认识电场,找到描写电场性质的物理量,我们先引入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