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案例及评析 不论是阅读教学最初的切入,还是渐进的教学环节的展开,老师都须紧密联系课文的特点,尽量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围绕文本的内容与情感,做到富有针对性、灵活和机动的引导,以便学生的阅读学习既能有所侧重,又能把握文章特色,以此有效地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案例一】 师:读了课题,引起你注意的是哪个词? 生:民族。 师:看到“民族”,你都想到了什么? 生1:不同的少数民族,平常的衣着装扮各有特色,但都很美丽。我不知道,学生上学时要不要像我们一样穿校服呢? 生2:不同的少数民族说话也不一样,那他们怎么沟通呢?在学校里要不要都说普通话? 生3:他们是分民族编班上课,还是混在一起上课? 师:你们说的都很好。“民族”一词让我们很自然地想到了他们不同的衣着、语言等等,那么这些情况都是怎样的呢?我们翻开课本,读读课文是怎样写的。 (学生自由读书) 师:课文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你们读完课文了,找到这句话了吗? (学生纷纷发言:“最后一段的‘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 师:我们这所边疆的民族小学到底如何呢?与普通的小学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你们能不能找出每段的一句话来回答? 生:第一段:“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第三段:“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案例二】 师:课文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找到这句话。 (学生纷纷发言:“最后一段的‘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 师:大家找得都不错。文中哪些词句写出了“边疆的”“民族的”小学的特点呢?请仔细阅读,划出相关语句。 (学生读书,圈点勾画,汇报) 生1:我从“山坡、坪坝、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等语句感受到了边疆的特点,少数民族学生住得很偏远,但上学途中的景色很美丽,心情也很愉快。 生2:我从“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读懂了这所学校确实是一所不同民族的小孩同在一起学习的学校,他们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他们很欢乐。 生3:我从学校里竟然有“鸟儿、蝴蝶、猴子、松树、山狸”等动物感觉这所小学很独特。课文说它们是“山林里的朋友”,表明了小动物们与同学们和睦相处,互不干扰,在这样的环境中上课,很有趣。 生4:我从他们敲大青树上的铜钟来提示上下课时间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