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上册五至八单元先周备课第五组本组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略读课文《秦兵马俑》,3 篇课文都配有精致的实景或实物图片,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一扇扇窗口。一、《长城》 本课的重点在于理解长城的雄伟气概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在联想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阅读感悟课文重点内容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质疑问难,老师再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指点。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课文、相互讨论等得到答案,在关键处老师应当给予点拨。本课对长城的描写比较具体,其中包含了很深的感情。因此,朗读第一、二自然段时,要指导学生读出轻重缓急,表现出长城的气概,朗读第三自然段时要带有赞叹的情感,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带有自豪的语气。 教学本课前,假如有条件,可以布置学生搜集关于长城的故事、传说或图片(这也是为完成课后选作题做准备),在同学间沟通。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文中的两幅插图,使学生加深对“崇山峻岭”“曲折盘旋”等词句的理解,同时借助看图了解“瞭望口”“射口”“垛子”“城台”等的位置、样子及作用。在引导看图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二、《颐和园》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整体感悟和重点探究结合起来。 学生在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后,老师应要求学生再读课文,把游览的景点画下来,然后说一说。作者游览过的景点都有哪些?接下来,可分小组学习,每组一个景点,再读课文,结合插图,展开想象,了解景物特点。然后,分小组汇报。可按课文描写的顺序汇报。每汇报一个景点,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景色的美,还要引导学生探究课文是怎样描写景物的特点的。在朗读中,可以通过探究重点句子,体会课文描写景物的方法。对句子的探究,不必讲得过多,还是以读为主,在读中具体感受,学生不明白,老师稍加指点。在小组汇报和探究重点语句的意思后,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课好词佳句比较多,除在课堂上朗读、欣赏外,课后可要求学生摘抄自己喜爱的词语、句子。 课后可要求学生搜集有关颐和园的文字资料,在班上沟通;老师搜集的资料,要与学生共享。三、《秦兵马俑》 《秦兵马俑》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亮的特点。教学中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