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张满小学:刘有年《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 一、 重视语文教育的丰富内涵,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1. 阐明了语文课程的性质。2. 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目标中的地位。3. 强调了人文素养的提高主要靠熏陶感染,而非灌输。二 、增强了语文课程的现代意识,适应时代进展的需要1.提出了语文能力的新要求 2.更新了教学内 3.注重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表现在 :课程理念,凸现语文综合素养;课程体系,着眼于开放、创新;课程目标,致力于打好基础,促进进展;课程内容,提倡新、活、宽;课程实施,重视探究,加强实践;课程评价,重在激励、反馈。三 、根据学生语言和身心进展的特点,确定阶段目标,选择教学策四 、兼顾不同的教学需求,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对《语文课程标准》各部分的解读第一部分 前言一、 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地位:“两个基础,一个重要”。二、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1.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是语文能力、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学习方式、审美情趣、学习习惯的融合。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3. 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应讨论:(1)重视老师观念的转变。(2)要改变学习方式,必须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 4.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如何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大视野、大语文观。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 、关于目标设计课程目标的设计纵向结构是三个维度,横向结构是五个方面。 二 、关于总目标(一)总目标的内容排列 前 5 条目标从语文素养的宏观层面着眼,后 5 条目标从具体语文能力培育的层面着眼。(二)总目标的基本精神 1. 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2.突出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 突出了语文课程实践性的本质。(三)总目标的基本任务1. 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2. 培育学生的语文学习品质。 3. 培育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4. 培育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三 、关于阶段目标阶段目标是总目标的具体贯彻和实施。阶段目标有以下特点注意体现学习目标的阶段性和连续;正确处理基础性与进展性的关系;明确提出情感态度和学习习惯方面的目标;第一次提出“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一) 识字与写字在识字、写字目标中应注意三点:1. 培育学生的识字和写字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