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题《培育小学生课外阅读学习能力的讨论》结题报告课题提出的背景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作为语文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也日益突显其重要性。通过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思维,使之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可以进一步补充营养,写作和阅读能力都会有明显的突破。就我校当时的阅读现状看:课程资源的结构单一,教材一直是学校教育的唯一资源。通过调查发现:有 73.3%的学生认为读课外书可以增长见识,有 55.08%的学生认为可以提高语文学习水平,有 36.05%的认为可以学会做人和处世,也有 33.38%的学生认为是休闲娱乐;从阅读时间来看,绝大部分学生每天看书不足 30 分钟;从阅读途径来看,较少的购买和借阅是农村小学生阅读的主要途径。可见,农村小学生虽然在读书意识上有一些重视,但阅读途径单一,阅读面较狭窄,阅读深度不够等问题,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切实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学校于 2025 年 9 月成立了“小学生阅读学习能力讨论”课题组。课题讨论的理论基础课题组讨论讨论,确定以“新课标”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指导我们的实验讨论工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开发利用好课程资源,要求学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的情操和趣味教育,进展个性,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苏霍姆林斯基把阅读比方成“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并提出了阅读跟学习紧密联系的主张,认为阅读给学习制造“智力背景”,要把握和实施“学习”和“课外阅读”两套教学大纲。美国教育家华特曾经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这也体现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理念。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资源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阅读把课程资源的内涵伸展到社会、学生生活、老师、家长和每一个学生,改变了以往那种以教科书、教参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的做法,真正地把教材指向课本以外的校内外各个场所。讨论过程与成果课题组经过两年多的实验讨论,对学生的阅读方法指导、良好读书习惯的培育、提高读书能力的途径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将课题讨论情况和取得的成果作以总结:一、指导学生掌握正确读书方法乐于读书,善于阅读,是成功者重要的品质。所以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总结和体悟读书方法。1、在阅读教学中指导读书方法学生学习一篇课文是一个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