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细侯杀子 细侯杀子 同心之爱与细侯杀子“细侯杀子”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细侯》篇中的情节。 故事背景是:家境贫寒的满生爱上了“妖姿要妙”的浙江**妓女细侯,同时细侯也愿与满生同心相事。于是,满生为了筹措为细侯赎身的银两,长途跋涉,到湖南求助于做官的好友。至则好友已被免官,无力相助,满生“落魄难返”,只得在当地设帐授徒。偶因笞责弟子,弟子投水而死,满生被捕入狱。而在**对细侯垂涎已久的富商为骗取细侯,一方面亲到湖南行贿官府,使其长期禁锢原来就要释放的满生,一方面又伪造满生寄细侯的绝命书使细侯无望。细侯哀痛不已之际,在鸨母的逼迫下,嫁给了富商,一年后生下一子。不久满生为门生救助出狱返浙,听说细侯已嫁,便托卖豆浆的老妪把自己这几年的经历和凄苦的心情转告细侯。细侯这才知道了富商的诡计,她毅然杀死了与富商所生的儿子,投奔满生。 在《细侯》这篇文本中,其实反映了一种“同心之爱”的爱情观。故事前面的部分细侯有这么一句话,“妾虽污贱,每愿得同心而事之”。在这种爱情观念下,作为青楼身份的她,只求能够与另一半同心相事,而不在乎对方田产、官阶。于是既非官宦,又非富贾的满生的出现,在她看来此人就是可以托付终身的人。为了实现她理想中的爱情,她设计了和仅有“薄田半顷,破屋数椽”的满生以后生活,“四十亩聊足自给,十亩可以种黍,织五匹绢,纳太平之税有余矣。闭户相对,君读妾织,暇则诗酒可遣,千户侯何足贵”!细侯只求“愿得同心而事之”,并表白了自己喜爱做诗的情趣追求,并请求满生“倘得相从,幸教妾也”。也正是因这一高尚追求,二人才能忽略物质上的贫困,不以身体的劳累为苦,而反以为乐; 正因为建立了同心之爱,他们才以精神的愉悦超越了贫穷,超越了劳苦,甚至超越了凡俗的生活,可谓深得生活真味了。但是他们的这种高尚的追求却不为世俗生活所认可,世俗的金钱之爱时时对同心之爱进行着包抄围剿:鸨母数落她“与其从穷措大,以椎布终也,何如衣锦而厌粱肉乎”?而则对细侯“务在必得,不靳值”。在他们眼中,金钱是万能的,物质享受是第一位的,有谁会拒绝金钱富贵?什么样的美丽女人拿金钱买不到呢?更耐人寻味的是同心之爱也要付出相当一笔金钱的代价才有可能实现。 在这种情况下,为求同心,还得以金钱为基础。而正当他们在为理想努力的时候,富贾动用权钱力量,加以破坏,并和贪财的鸨母一起,通过欺骗,逼迫等手段把细侯骗到手。难过欲绝的细侯心如死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