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水库大坝防渗设计小议水库大坝防渗设计 摘要:通过结合某水库大坝渗漏现象,分析该水库大坝坝基中所存在的主要结构问题,针对渗漏病害提出大坝防渗设计的可行性方案,同时对两个方案技术对比分析而选取较优方案,为水库大坝的渗漏治理技术而奠定基础; 最后对治理后的大坝的坝基渗漏量进行了复核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对大坝所实行防渗设计是可行的,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可行的参考方案。 关键词:水库工程; 大坝防渗; 防渗设计; 渗漏量; 渗漏治理; 方案比较 中图分类号:TV62 文献标识码: A 一、项目概况 某水库自建成后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进展,同时鉴于引水渠冲断,泥沙带入水库而造成水库严重淤积,根据实测库区地形图,水库目前库容仅为 45. 1 万 m3 ,对应正常蓄水位 557. 90 m,已淤积 105 万 m3。同时,由于水库坝顶超高不满足法律规范要求,无法按正常设计水位蓄水,使西泉灌区春灌难以保证,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水库大坝坝后渗漏严重,同时由于筑坝施工时未清基,形成渗漏安全隐患,伴随有渗透破坏,直接威胁坝体安全,分析该大坝的渗流问题,从而实行相应防渗设计很有必要。 二、渗漏问题分析 通过结合该水库地质报告表明,坝基除夹砂层外,其余土为弱- 微透水层,土体工程性质较好,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库水通过砂层,产生坝下渗流问题。以粉细砂夹层厚度 0. 5 ~0. 8 m,属透镜状分布,分布范围为主坝 0 + 250 ~ 2 + 100 段,最低处底高程为 548. 10 m,属中- 强透水层,埋藏较浅且基本呈连续分布,形成了渗漏通道。同时坝后坡脚有渗水现象,坝后坡 0 ~ 1. 0 m 厚土体处于流塑状态,已基本丧失了强度。因此,应加强坝基的防渗处理,建议该段坝基防渗深度在坝基以下 6 ~ 7 m。坝基上部为青灰色低液限黏土,局部夹淤泥质黏土层; 下部为土黄色低液限粉土夹粉细砂层,粉细砂夹层厚度 0. 5 ~0. 8 m,呈透镜状分布。对坝基土在渗流作用下发生渗透变形 破坏判别如下: 1)渗漏类型的判别,判别方法实行 Pc≥ 100/4(1- n)为流土;Pc<100/4(1-n)为管涌。式中: Pc 为土的细粒含量; n 为土的孔隙率。 2)临界水力比降的确定。流土型通过实行下式确定:Jcr = (Gs-1)(1-n);管涌型采纳下式确定:Jcr = 2.2(Gs-1)(1-n)2d5/d20;式中:Jcr 为土的临界水力比降; Gs 为土的颗粒比重; n 为土的孔隙率;d5、d20 为分别为占土重的 5%、20%的土粒粒径,mm。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