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六课《化石吟》教案-新人教版

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六课《化石吟》教案-新人教版_第1页
1/3
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六课《化石吟》教案-新人教版_第2页
2/3
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六课《化石吟》教案-新人教版_第3页
3/3
第十六课 化石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颂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2.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象。 3.增强求知欲,培育科学精神和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诗歌的内涵,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丰富情感,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美,认识科学的奇妙与人类的伟大。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蝴蝶化石 三叶虫化石 自然界有很多形态各异的化石,它们是从哪儿来的呢?科学告诉我们: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是什么原因使这石头一样的东西令作者李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乃至要为之写下一篇诗歌呢?我们先听读一遍课文,试着感受一下诗歌的大体内容。在听读时,请大家注意诗歌的节奏、重音,从范读中汲取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老师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诗歌的朗诵。 (注意字词教学)屏幕展示读音易错易混的词语,做适当点拨。 二、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课文;自由朗读,并在朗读中大体感知诗歌内容。 问:读过诗歌之后,你知道了什么? (由学生作答)学生个体的差异 性必定导致自主阅读的结果存在差异,此环节老师只须把握学生对诗歌了解的程度,不要求学生讲得很细、很全。 2、同学们从诗歌中了解了化石的一些知识。那么,这首诗歌是如何运用恰当的语言艺术告诉我们这些知识的? 集体诵读 1、2 节诗歌 问:这两节有什么突出的修辞方法? (可以提示学生注意这两小节标点符号的特点) 设问 问:通过设问得到了怎样的答案? 苏醒 神话 奇幻 苏醒:化石从亿万年前的岩石中被人类发掘出来;化石打开了人类认知地球生物进化史的大门。 这扇被打开的大门,向我们人类展示的是什么? 是一个个奇幻的神话。 那么它奇幻的表现是什么?3 至 6 小节就是最好的回答。 研读(合作探究): 1、研读对象:3 至 6 节 2、合作探究的目标: A、找出核心句; B、概括要点,举例。 3、学生分四个小组分别研讨 3 至 6 节。 4、研讨要点: ①第 3 节: 要点:否定造物主 愚昧→科学 例:西方,上帝造人;东方(中国),女娲造人。 平凡的真理:人是由猴子进化来的。类人猿→类猿人→猿人→古人→今人。 ②第 4 节: 要点:裹藏生命信息 例:通过对化石里包含的 DNA 的分析,得知当年古生物的情况,将其外形复原。 ③第 5 节 要点:反映生命的进发(不息) 例:近年,在东北发现了一座山,山上有明显的地质分层,发掘出了不...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六课《化石吟》教案-新人教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