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市清华园中学高中化学必修二 化学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第一课时学案【学习目标】1、进一步认识周期表中原子结构和位置 、价态、元素数目等之间的关系2、知道外围电子排布和价电子层的涵义3、认识周期表中各区、周期、族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4、知道周期表中各区、周期、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和位置间的关系【学习重、难点】 元素周期表的分区【学法指导】小组讨论法 自主探究法【导入新知】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原子外围电子层排布的特征1.在周期表中,碱金属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式通式为________,稀有气体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式通式(除氦外)为________。2.元素周期表中一至七周期包含的元素种类分别为________,其中金属元素种类分别为________。3.元素周期表中共有 7 个横行________个纵行, 每个纵行的各元素的价电子总数________。二、元素周期表的分区1.按电子排布,可把周期表里的元素划分成________个区,分别是________。2.元素 周期表可分为________个族,其中 s 区包括________,p 区包括________,d 区包括Ⅲ B~Ⅶ B 及Ⅷ族,ds 区包括Ⅰ B、Ⅱ B。三、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1.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为沿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所画的一条连线,非金属性较强的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的________位置,金属性强的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的________位置。2.处于 d 区 ds 区和 f 区的元素全部是________元素。s 区的元素除氢外,也全部是________元素。【自主学习】1.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 ns2 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吗?2.为什么在元素周期表中非金属主要集中在右上角三角区?3.处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缘的元素常被称为半金属或准金属,为什么?【课堂小结】 1.元素的性质的具体内容:(1)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由 1 到 8 的周期性的变化。(2)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每周期:+1→+7→0,负价:-4→-1)。个别元素除外。(3)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同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达标检测】【例 1】 已知 M2+的 3d 轨道中有 6 个电子。试推断:(1)M 原子的电子排布式。(2)M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多少?(3)M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解析] 因 3d 轨道未满,4d 轨道肯定无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