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悉阿伏加德罗常数命题中的“陷阱”从化学学科的特点来看,阿伏加德罗常数是定量研究原子、分子、离子等的重要基本概念;从辐射范围来看,它与中学化学的四大理论即化学反应理论、电解质溶液理论、氧化还原理论、物质结构理论联系紧密;从考查思维品质来看,可以考查思维的敏捷性、严密性、整体性和创造性。基于以上三点,阿伏加德罗常数这一考点是久考不衰、常考常新。命题时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试题刻意设计了易混易错知识点,考生一不留神便会掉进这些“陷阱”,导致不该发生的答题失误。如何明察秋毫,巧妙避开“陷阱”呢?笔者总结如下十个注意事项。1. 注意运用 22.4 L·mol-1 计算的前提条件 (1). 运用 22.4 L·mol-1 计算时,必须在标准状况下,常温常压下 22.4 L 气体不等于 1 mol(小于 1mol)。(2). 运用 22.4 L·mol-1 计算时,针对的对象是标况下为气体的物质,因此要注意某些物质特定物质在标况下的状态。如水在标准状况下为液态(或固态);SO3 在标准状况下为固态(熔点 16.8℃),常温下为液态(沸点 44.8℃);HF 的沸点 19.4℃,标况下为液态;CH3Cl 标况下为气体,CH2Cl2、CHCl3、CCl4 标况下均为液态;碳原子数大于 4 的烷烃(新戊烷除外)在标准状况下为液态或固态。(3).运用摩尔质量计算气体物质的量时,直接按公式 n=m/M,无须考虑气体所处的状态,要识破命题者刻意设置的“温室下”、“常温下”等系列“陷阱”。如判断“常温常压下,16 g 的 O2 所含的原子数为 NA”这种说法是否正确时,可直接用氧气的质量(16 g)除以氧原子的摩尔质量(16 g·mol-1),“常温常压”只是命题者设置的“障眼法”,应避免上当。考题再现①.标准状况下,22.4 L 氨水含有 NA 个 NH3 分子(2014·广东理综)②.标准状况下,11.2 L CH3CH2OH 中含有分子的数目为 0.5NA(2012·江苏化学)③.常温常压下,22.4 L 氯气于足量的镁粉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2NA(2012·全国新课标)④.常温常压下,2.24 LCO 和 CO2 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 0.1NA(2012·江苏化学)⑤.常温常压下,8g O2 含 4NA 个电子(2013·广东理综)⑥.标准状况下,33.6 L 氟化氢中含有氟原子数目为 1.5 NA(2012·四川理综)2. 注意特殊物质或粒子的摩尔质量、中子数、电子数如 H2O(摩尔质量 18 g·mol-1,分子内质子数为 10、中子数为 8、电子数为 10);D2O(摩尔质量 20 g·mol-1,分子内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