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问题探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问题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进展, 城市建设用地的限控,城市高层建筑将会越来越多, 这些建筑大部分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在施工中是不可避开的。如何处理这些施工缝,高质量地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从而确保结构的适用、安全,已成为土建施工中的重要一环。本文介绍了实际施工中施工缝处出现的问题,总结了施工缝处理方法。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处理 中图分类号:TU375 文献标识码:A 无论是砖混结构还是框架结构, 都离不开混凝土浇注这一环节。混凝土结构一般要求整体浇注,但在某些具体工程中, 往往由于施工组织或技术条件等方面的原因,不能连续浇注。当混凝土浇注间隔的时间超过其初凝时间,前后浇注混凝土之间的接槎便形成混凝土施工缝。混凝土施工缝的质量是保证结构构件质量、主体结构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构件类别、结构形式及受力状况的不同,对混凝土施工缝的设置有不同要求,若处理不当极易成为结构上的薄弱环节,轻则开裂渗漏、影响使用, 重则危及结构安全。因此, 混凝土施工缝不能随意设置,其位置、形式等应在混凝土浇注前专门设计确定,并严格根据法律规范和设计要求组织施工。 一、实际施工中施工缝处出现的问题 工程实体的质量是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建筑结构的施工质量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多、变化复杂、质量控制的任务和难度大。虽然我国法律规范已对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缝的留设位置和处理方法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但仍无法满足实际施工的需要。对于某些问题还存在着一些不同意见。 1、施工缝的留设位置 对于施工缝的留设位置主要有两种看法: ( 1) 不应对施工缝的留设做过多限制认为施工缝具有客观性和任意性。随着建筑物功能及美观需要,“高、大、新”建筑物越来越多, 由于混凝土浇筑、模板支设、施工操作等问题, 使混凝土会分成若干段进行施工, 只要对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内力和抗渗问题有比较正确的认识, 施工缝处理方法合理、科学, 就不应当对施工缝设置做过多的限制。施工缝的问题, 主要是应该对施工缝的处理方法需要仔细讨论, 谨慎从事。 ( 2) 严格控制施工缝留设位置的正确 现浇混凝土施工缝是保证结构构件质量、保证结构整体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构件类型及受力的不同状况( 弯矩或剪力等)对混凝土施工缝的位置又不同的要求, 处理不好, 极易成为结构的薄弱部位, 对结构抗剪( 特别是抗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