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混凝土灌注桩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浅析混凝土灌注桩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 摘要:混凝土灌注桩在钻芯法质量检测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并根据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使混凝土灌注桩的质量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混凝土灌注桩质量问题原因与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混凝土灌注桩具有较大的单桩承载力,适应各种地质条件和不同规模建筑物等,在各种工程中获得较广泛应用。但由于施工过程环节多,易出现各种质量问题,笔者根据自己在钻芯法质量检测过程中,对一些比较常见的质量问题进行了总结,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 一、桩身混凝土质量问题(包括桩身混凝土强度、完整性等) (一)桩身混凝土强度不足 原因分析: 1、混凝土浇捣工艺不合理; 2、混凝土遭受孔内水的危害,引起混凝土离析,严重破坏混凝土的强度; 3、混凝土本身存在质量问题。 防治措施: 1、施工单位应对混凝土浇捣工艺、质量保证措施及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应控制好混凝土质量的和易性,防止出现堵管、埋管,引起断桩事故;控制导管的埋深(导管埋深 2~6m),。 2、对有地下水,水位低,水量小的桩孔,应将水抽干,迅速浇捣; 3、对水位高,出水量大的桩孔,在水位下的部分必须采纳水下混凝土配合比,并用导管灌注法灌注,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和易性、流动性、坍落度等指标,提升导管要准确可靠,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4、商品混凝土进场灌注前,应专人检查混凝土的各项指标,确保质量可靠。 (二)桩身混凝土出现蜂窝、离析等问题 原因分析: 水下混凝土浇捣工艺、过程不符合法律规范要求; 桩孔内存在压力水,混凝土浇捣完成后被压力水冲刷,使混凝土离析、松散; 防治措施: 严格根据混凝土浇捣工艺要求、质量保证措施进行施工; 2、注意了解桩孔内变化,及时发现压力水存在,施工过程中用套管、套筒施工,防止压力水对混凝土的破坏。 二、桩底沉渣过大 原因分析:检查不够仔细,清孔泥浆质量差,清孔无法达到设计要求,还有测量方法不当造成误判和没有进行二次清孔; 防治措施: 1、钻(冲)孔灌注桩成孔后,钻头提高距孔底 10-20cm,并保持慢速空转,维持循环清孔时间不少于 30 分钟,在含粗砂、砾砂和卵石的地层成孔时,有条件时应优先采纳泵吸反循环清孔;当采纳正循环清孔时,前阶段应用高粘度浓浆清孔(泥浆比重≥1.3),并加大泥浆的流量,使砂石粒能顺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