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晨间活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儿童是活动的主体”这一思想是当今课改的指导思想,也是幼儿园学前教育纲要的指导思想之一,在幼儿园学前教育纲要总则中第五条作了明确阐述:“儿童是活动的主体,儿童是独立的进展着的个体,只有在自主活动的过程中,儿童才能充分体验自身的存在与价值,更好地获得进展…”,强调儿童是在与同伴及环境的交往、实践活动中不断进展的,老师必须要给孩子以自我进展的机会。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儿童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为幼儿提供与其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适应的材料,能引发幼儿活动的欲望,使幼儿不由自主地产生“玩一玩”的想法,并在对材料直接感知和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他细观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激发起幼儿活动的兴趣。皮亚杰理论强调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认为动手操作是认知冲突发生的途径。我们从中得到很多启示:材料是幼儿操作活动的灵魂,强调为儿童提供材料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强调儿童的自主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鼓舞儿童的自我调节。活动对人的进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皮亚杰也说过:“智慧在手指间跳动”。针对传统教学中忽视幼儿实践、动手操作体验的状况,新《纲要》提出要给予幼儿更多地自主活动、操作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操作是一种学习手段,通过它为理解和掌握概念和规律提供感性认识。因此,操作活动的目标要让幼儿明白。也就是说,要让幼儿知道操作的思考方向,养成边操作边思考的习惯。让幼儿生动手“做”的过程中获得知识、进展能力、催生智慧。 晨间操作活动就是让幼儿在早晨入园和吃早点的这段时间选择自己喜爱的材料去操作,在操作材料的过程获得知识、进展能力,这种活动无疑是对孩子的进展具有独特的魅力:宽松的游戏氛围、丰富的操作材料、自由结伴、自主探究、共享沟通……本园从上学期开始探究和讨论晨间操作活动,经过半年的自我摸索,我们在晨间操作活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使得幼儿各方面都得到了进展和锻炼。 1、老师是幼儿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这一理念改变了老师传统的高高在上的知识权威者的身份,并以平等的身份参加幼儿活动的组织、讨论与指导,使老师从知识的传递者成为幼儿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晨间操作活动使孩子从老师的指挥棒下摆脱出来走向自己的兴趣与需要,在与材料的操作摆弄与客体的交往中,在兴趣、需要的动力支配下,不断自我探究、自我发现,以满足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