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读书随笔 读《薛瑞萍班级日志---破茧而出的四年级》有感最近读了《薛瑞萍班级日志---破茧而出的四年级》这本书,我感触颇深,结合自己的教学,从中悟出了不少真谛 。 一、学会放手 破茧而出的四年级,该是怎样的四年级呢。揣着新奇,我细细读来,原来四年级是经过小学三年的沉淀后为蜕变做准备的阶段,是我们老师由牵手到放手的阶段,是给学生更多自主进展空间的阶段。作为老师要洞悉,放手后,学生也许会“碰壁”,但失败、落后只是临时的,他是为破茧而出积攒的力量。薛老师在书中这样写:四年级了,孩子已不需要从前的无微不至了。让我们在有耐心的时候付出足够的耐心,在没有耐心的时候拥有放手的勇气。并非热情减退,而是听从自然的命令,调整了热情倾注的方向,就是这样,不错。42 班这些孩子就是我带上来的,从教他们怎样整理书包、怎样把地扫洁净到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琳琳朗朗每件事情都要老师操心。如今到了下学期,每一项我都指定专人来做,小到擦黑板,大课间拿篮球等等,再也不用我亲力亲为所有的事。薛老师所言极是,孩子四年级了,假如我们事必躬亲,最终结果是老师身心疲乏,学生能力弱下。 我自己也是如此这般,每天早晨一来学校,又担心班干部带不起早读,就办公室也不进,直奔教室守候孩子们早读,似乎这样才放心;眼保健操音乐一响,担心班上的那个捣蛋鬼作乱而扣眼保健操分,于是又闻声而起。现在想想,牵手太多有时候反而会好心办坏事。所以,该放手时就放手,我以后一定这样做,哪怕孩子们的表现暂不如人意,哪怕班级工作会扣分,毕竟孩子们在风雨中才能锤炼自己,在失败中才会培育独立自主的能力。 二、学会放弃 每每同事们在办公室批改作业舒缓筋骨的间隙,怨声载道的常常是后进生问题,什么作业一窍不通呀,上课回答问题一言不发呀,成绩一落千丈呀。似乎每位老师对班上的后进生都有倒不完的苦水。薛老师如是说,无论社会和教育进步到什么地步,都不可能让所有儿童都热爱学习我们要正视孩子之间的差异和个性进展,教育不是万能的――学校教育更不是。可事实上,我们为师者面对学习习惯差、学习成绩不够好的“弱势群体”时,往往太过于较真儿,甚至不理智地对学困生大发雷霆。就因为几个“学困生”而耗费了老师大量心理能量,使得自己负载前行,工作低效,也是整个班的学习和生活变得低效。 不放弃一个是敬业,有时候,对于个别学生而言,“放弃”也许是一种更理智的关怀。适度放弃,既是一种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