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 胆囊结石是一种常见病,发病时患者通常感觉腹部痛苦难忍,对于胆囊结石的治疗往往需要手术,手术需切除胆囊。有人认为胆囊是人体多余的器官,切除后对身体不会有影响的,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人体没有一个多余的器官,假如切除胆囊后,很容易引起消化不量,慢性胃炎等后遗症。 胆囊切除后遗症?胆囊切除术在近代医学术上作为治疗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胆囊疾病的方法,运用于临床已有 100 多年的历史。[)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的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且目前在县级及部分乡镇医院己能熟练开展胆囊切除术,从而使接受胆囊切除的患者空前增多,大部分临床医师向患者解释:“胆囊切除后对人体没有影响”,为患者接受这项手术吃了定心丸”。然而,胆囊决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消化器官。近年来的讨论发现,胆囊切除后对人体至少有以下几点不良影响: 1、消化不良 就目前所知,胆囊至少具有储存、浓缩胆汁的功能,以适应人体进食时对胆汁的集中需求。假如胆囊一经切除,肝胆汁由肝内排出后却无处可存,不管人体是否需要,只能持续不断地排入肠道;这样,当人进食时胆汁量不足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特别是影响对脂肪的消化吸收,其结果一是诱发脂肪泻及脂溶性维生素的缺乏等,二是造成身体遭受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的痛苦。另外,胆囊还具有复杂的化学功能和免疫功能,切除后会引发其他身体机能问题。 2、引发碱性反流性胃炎 胃大部切除可致碱性反流性胃炎,正常人进食后胆囊收缩使胆汁集中大量进入肠道 .这一过程与胃十二指肠的分泌及蠕动是有规律地同步进行的。胆囊切除后胆汁持续进入肠道而又缺乏食物和胃酸的中和,胆汁可在十二指肠内淤积而逆流入胃,使胃内 PH 值升高,细菌繁殖,而使胃粘膜充血、水肿、脆性增加,胃腺体萎缩及溃疡形成。曾有人对胆囊切除 6 个月后的患者行胃液检查,发现其中胆汁酸含量明显增加,低则增加 2 倍,高则增加 380 倍,平均增加 24 倍。胃酸分泌明显下降,胃壁细胞受损.胃镜下呈弥漫性炎性改变。 3、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率增高 在治疗胆总管结石的过程中,切除胆囊病例组明显高于未切除胆囊组(425 比 370)。所以虽然切除胆囊后去除了胆结石、胆息肉,却可能因此“招来”胆总管结石,这是因为:胆囊切除前,胆囊具有浓缩胆汁的作用,浓缩的胆汁对胆固醇的溶解度较高;而胆囊切除后,胆盐池明显减小,胆汁的浓缩失去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