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资料 李大钊(1889~1927)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字守常。河北省乐亭县人。父母早亡,跟随祖父长大。1913年,他东渡日本留学。1918 年,李大钊在北京大学担任图书馆主任。他把北大图书馆变成了传播新文化、讨论马克思主义的阵地。这一年,年青的毛泽东和李大钊结识了。他们在北大红楼,建立了革命的友谊。 他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编辑《新青年》,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积极领导了五四运动。1920 年 2 月,他同邓中夏一起,在北京大学里秘密发起、组织了马克思学说讨论会。5 月,李大钊领导建立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任中共北方区党委书记,后兼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至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为中央委员。他帮助孙中山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改组国民党和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中起了积极作用。1924 年代表中共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他领导了1926 年 3 月 18 日北京人民反帝反军阀的群众示威运动。 他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团结广阔群众,同敌人展开英勇的斗争。他成了军阀、反动派的眼中钉。1927 年 4月 6 日反动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分子的支持下,下令逮捕了李大钊同志。 李大钊同志在狱中受尽了种种残酷的刑罚,他的全部指甲都被凶狠残暴的敌人拔掉了。但是,他始终没说一句有损于党的荣誉、有损于革命利益的话,没泄露党的任何机密,表现了共产党员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崇高的革命气节。 杀害李大钊,中国反动派第一次使用了从帝国主义国家买来的绞架。李大钊昂首走上绞架,发表了最后的演讲,他说:“我们已经培育了许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定要得到光荣的胜利。”敌人丧心病狂地折磨李大钊、绞刑竟用了四十分钟之久。 李大钊同志为了解救苦难的中国人民,为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英勇奋斗了一生。最后献出了他的宝贵生命。他牺牲时,年仅三十八岁! 课文简介: 本文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 1943 年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文章开头提出十六年前的 1927 年 4 月 28 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叮嘱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这样首尾呼应,充分显示了敌人的凶残和革命者的英勇。 时代背景: 1927 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