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企业业务结算中使用银行承兑汇票的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贸易企业业务结算中使用银行承兑汇票的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 银行承兑汇票作为以银行信用为主的票据,具有支付、信用、结算和融资等功能,极大地便利了贸易企业的交易活动,应付款方来说,减轻了企业资金周转压力;对收款方来说,可以依据企业资金情况的需要随时到银行贴现融资。但在业务实践中,由于对银行承兑汇票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或对银行承兑汇票相关风险的防范意识不足,贸易企业遭遇的与银行承兑汇票有关的风险和问题日益增多,给企业带来了不少困扰甚至经济损失。下面就几项在贸易实践中常见的风险及处理办法,结合实际作一些分析。 一、 在业务核算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 贸易企业在业务核算中,与银行承兑汇票相关的问题主要有漏计、少计汇票贴现成本等,致使相关业务到期无法实现预期收益。 在进口业务、代理进口业务中与下游客户的结算,在内贸业务中与上、下游客户的结算,当企业与客户谈定价格时,一定要考虑支付方式对价格的影响,要在明确支付时间的同时明确支付工具,而不是简单的约定为“收到货物 XX 天内付清货款”。支付工具的不同,会使业务最终结算的收益大不同。如某贸易企业的一笔进口业务,向国外客户订购 2500 吨某商品,进口后价税约合人民币 3940元/吨,共支付了现金 985 万元,旋即将这批货卖给了国内客户,单价 4000 元/吨,收到国内客户金额为 1000 万元的 3 个月后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员以为该笔业务盈利 15 万元,实则不然。假如将1000 万元的 3 个月后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到银行贴现,需向银行支付利息 1000×3×4.5‰=13.5 万元(以 2025 年 2 月 26 日贴现市场行情计);如不贴现,向上游客户支付的 985 万元的现金,如是自有资金,资金成本为 985×3×2.17‰=6.41 万元,如是银行贷款,资金成本为 985×3×4.67‰=13.80 万元。因此,在业务的初始评估中,必须充分考虑支付工具的差异带来的收益差异。 在业务核算中,现金支付和票据支付的收益差异因金额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不一而差异很大。以 1000 万元交易金额为例,以现金支付不会产生收益,若将 1000 万元存在保证金账户开出 6 个月的银行承兑汇票支付货款,需开支的财务费用为 0.5‰ ,即1000×0.5‰=0.5 万元,而产生的存款利息为 1000×6×2.333‰=14万元(以中国人民银行半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为例),企业可增加收益 13.5 万元。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