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育课堂教学心得感悟 5 篇高中教育课堂教学心得感悟篇 1 20_年 9 月 22 日—23 日本人参加了在通州举办的 2025 年南通市高中政治老师培训,这次培训会回顾、总结南通市高中政政治课改实施的经验和成绩,我认真倾听了课程专家和学科专家作专题报告,了解高中课改国际国内的进展趋势,以及高中新课标中涉及的学科前沿或重点难点知识,拓宽了我的专业视野。这次培训,我的收获很大,感想也很多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 一、示范性强的两节课:通州高级中学的钱小华《个人收入分配》和如皋薛窑中学的秦桂林《我国的政党制度》 两位老师的课都能紧扣考点,层层铺开,整个课堂的实施行云流水,生动活泼,很好的贴近了一轮复习的实际,为我们高三政治的一轮复习提供了更多的示范很触动性思考。 薛窑中学的秦老师,更多的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辅之以必要的老师指导,我想,假如能够坚持实施的话,效果应该也很不错的,只是在某些环节设置上是否可以紧凑些,还有在讲解推断题“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行政时,用时过少,讲解是否过于简单。 通州中学的钱老师,考点的呈现并非机械式的,而是更多的进行了整合和优化,通过典型例题带出,用推断题型的疑难解析加以巩固和突破,所选的例题精当,所设计的环节精致,环环相扣,这是我感觉的的亮点,引起了更多的思考,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钱老师以提问导入循序展开教学过程,我想是不是可以采纳针对性的适量的填空默写或者推断解析来展开;在进行第一次疑难解析时,是不是可以给出 2-3 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后再进行回答,面对 a 就是 b 的 结构,不妨可以借助形式逻辑中的逆命题或逆反命题加以解答;另外有个疑问就是,这样的课的备课强度很大,是否适合常态的日常课程实施。 二、顾斌老师的《“我”与“我们”的统一—思想政治老师的重新定位》的报告。 陈老师从一则经典寓言“拼地图”生动的道出了思想政治课老师定位中存在的两种偏向:一是,失去了“我”的“我们”;一是,失去了“我们”的“我”。在古代,老师无论是“作为神启的老师”还是“作为官吏的老师”,都将自己看作是一种特别社会利益阶层的代表。而在现代,随着师范教育和老师专业化的开展,老师“作为专业人士的老师”。两者都将老师功能化。师生关系有必要从功能性关系深化到存在性关系。陈老师说:“教育要关注人的存在问题,老师本人必须要撕破老师这个面具,回到他原来的和丰富的人性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