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外国文学教学讨论 一、外国文学步入高中语文的进展历史 外国文学在中国高等教育中的中文专业始终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根据时代的要求与自身的进展需求,对外国文学有着多种不同的解读,但它在中国高等院校中的地位却始终是不行动摇的。而且,随着大学素养教育与课程改革的提出,外国文学的地位只会越来越重要。然而,相对于大学的外国文学而言,高中语文中的外国文学的地位却显得不是那么重要,而且外国文学进入高中语文的道路也是特别曲折的。清末民初时期,高中语文课本中都是文言文,还没有外国文学的身影。直到五四期间,才有一些反映五四思想的白话文以及外国文学作品被纳入语文课本中。始终到了 20 世纪 50 年月的全国语文改革后,才有教材选编进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尽管选文多注重其政治性,但是毕竟有了确定比例的外国文学进入了我们的视野。然而好景不长,上世纪六七十年月,因种种缘由,外国文学曾一度宁静,直至改革开放,随着西方思潮的涌入以及中国自身进展的需要,外国文学才被较多地选入了高中语文课本,外国文学就这样冲破了重重阻碍,从数量和范围上都有所扩大,囊括了不同时期的不同流派的作家的作品。总的来说,外国文学最终是在高中语文课本的舞台上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二、高中语文外国文学教学现状与缘由分析 外国文学作品是我们培育高中学生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重要载体,然而在高中语文外国文学的教学中却存在着一些弊端,现状令人堪忧。 〔一〕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导致文学教育减分 由于受中国本身社会体系的影响,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学术界对外国文学的审美观念均逃不出用阶级观念图解外国文学并加以批判。尽管后来一些教育政策强调语文教学应当注重文学性,新版的课本在选文方面也有摆脱以往局限的趋势,老师用书中也提供了相关文化学问与多向解读课文的角度,但是外国文学教学照旧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进,因为一些旧有的观念照旧没有被摒弃。许多老师在教学中照旧遵循着政治理念而忽视外国文学的文学性。如此死板的教育观念使得原来生动并且富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外国文学作品变成了单一的政治说教。这不仅不能让学生真正接受外国文学,更可能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认定了政治思维模式,从而使其对文学的感悟能力大大减弱,失去了对外国文学的兴趣。 〔二〕应试教育使外国文学沦为了高中语文教学的附庸 在新教材中,外国文学所占的比重已到达了 10%,这说明我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