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1、荀子在《劝学》开头连用几个比方强调了学习的重要作用,并顺势推论出:“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强调了广泛学习并不断省察自己的重要性。2、荀子在《劝学》中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方来论证学习可以使人超过原有的水平。3、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且认为后天学习可以改造人,因此他的《劝学》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劝勉人们学习文化知识,而是劝人为“善”,文中“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可见。4、荀子《劝学》中论述“品德高尚的人每天反省自己,就会智慧通达行为无错”的名句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5、、《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予者,用心躁也。”6、荀子《劝学》中“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两句谈“学习”的重要性,即整日思考都比不上片刻的学习的效果好。7、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8、荀子《劝学》中借“蚓”之例从反面表现用心专一的强大力量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9、荀子《劝学》中用比兴的手法,由“积土”“积水”到“积善”的有关句子是: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10、荀子《劝学》中有关“骐骥”与“驽马”的句子是: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11、《荀子 劝学》中表明学习要持之以恒的两句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12、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13、《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14、荀子《劝学》中,阐述个人只有经过博学和自省才能成为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两句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 。 15、课文《劝学》中,“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说明了总在思考也不如学习一会儿的道理。16、荀子的《劝学》中用比方手法,反面强调学习必须专一的一句是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予者,用心躁也。17、荀子在《劝学》中用比方来形象说明“学”比“思”更重要的名句是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18、《劝学》用“故”归纳上文,又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方进行论证,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