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148 分是这样炼成的——语文素养冰山模型本文是 2025 年北京市语文高考状元孙婧妍所写,孙同学深化浅出地给我们讲述了她是如何学习语文的,道出了语文学习的真谛。其中的好多观点是值得家长以及想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的学生好好了解的。当然,分数,尤其是高考分数确实是一个人人生的一个助力。不过,希望大家在阅读时重点感受“语文素养”的养成过程,毕竟,分数不代表一切,而语文学习能力、语文素养的培育才是重中之重。分数高的人,语文素养不一定好,而有着相当语文素养的学生,试卷分数一定不会差。请家长们好好地、有耐心地看完此文,一定会对您助力孩子学习语文有所启发,您也可以把它推举给您的孩子,让孩子系统直白地了解一下——怎样学好语文!一、开篇:语文从来是一个有关素养、无关应试的学科 我高考语文考了 148 分的消息传开后,我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在所有学弟学妹、亲戚朋友的问话中,被问得最多的问题不是“你是不是很爱读书”,也不是“你是不是很爱写作”,而是,“你是不是做了很多题”。 听了这样的问题,我很惊诧,因为在我心中,语文从来是一个有关素养、无关应试的学科。 这是一件奇怪的事:似乎在我们的教育中,任何学科只要和考试扯上关系,那么它往往就会走向应试;而对于这个学科的佼佼者,人们普遍的第一反应也不是他有天赋或者他有素养,而是他一定做了异常多的题目、接受了异常多的训练。拿语文来说,在应试观念的影响下,很少有人会去注意语文这个学科本身的宏大、它内在的韵律与美感。大家在注意什么呢分数——或者说,能拿到分数的方法。 对这种观念,我感到难过且可惜,因为我热爱语言、热爱文学,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去注意到中文的博大精深与多姿多彩,而不是戴着功利眼镜去审视它。“花同样的时间去练习的话,语基和作文提高不了几分,但数学我可以多做出一道题”,这样功利的想法扼杀了多少发现语文之美的机会,也因而使世界失去了多少潜在的国学、语言、文学大师,我不愿、不敢去想。 当然,对于语文这个学科,分数与素养是有关系的,但是这种关系是一种单方向的关系。分数高的人,他的素养不一定好,他只是掌握了特定某种类型的试卷需要的东西,而那类试卷之外,或许他是空白的;而有着相当语文素养的学生,他的试卷分数一定不会差,因为他有着足够的积累,那些积累足够他挥洒任意一张试卷了。 也就是说,假如要选择一个作为教育目标的话,那么,我认为培育高素养的学生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