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讨论 对于首发高血压患者,缺乏对自身疾病相关知识的正确认识可能会导致不良心理,如抑郁和紧张,不利于用药依从性提高和疗效提高。因此,为了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强化对首发高血压病人心理疏导十分关键[1]。在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可以明显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本讨论收集我院 1200 例首发高血压患者,随机将患者分组,对比组予护理常规操作,干预组予心理护理,分析了心理护理对首发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 2025 年 6 月~2025 年 6 月我院收治的首发高血压患者1200 例作为讨论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 600 例。其中,干预组男 350 例、女 250 例,年龄 37~82 岁,平均(54.24±2.91)岁;对比组男 354 例、女 246例,年龄 37~81 岁,平均(54.19±2.4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 方法。对比组予护理常规操作,干预组予心理护理1)进入医院时,用焦虑和抑郁自评评定量表来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根据患者评估情况制定合理护理方案。2)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有关高血压的发病机制,进展过程,危害性,提高患者和家属认知。3)合理应用护理心理学知识,加强护患沟通,给予患者精神减压方法指导和自我情绪调节方法,保持情绪良好和心态乐观。对于情绪压力较大的患者,护士可以引导他们深呼吸和听音乐,多和病友沟通,以树立治疗信心。4)护士应鼓舞家属参加心理护理,多给予患者陪伴和鼓舞,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和被重视的感觉[2]。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满意状况;依从性(分数 0~100 分)、血压达标时间;护理前后心理健康状况;疾病认知达标率。1.4 统计学方法。采纳 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纳 t/x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满意状况对比。干预组满意状况 100%高于对比组满意状况 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 护理前后心理健康状况对比。护理前两组心理健康状况相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2.3 两组依从性、血压 达 标 时 间 对 比 。 干 预 组 依 从 性 、 血 压 达 标 时 间 ( 95.24±1.89 ) 分 、(5.11±1.41)d 优于对比组(83.24±1.22)分、(8.6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