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九至第十二单元知识归纳第九章 溶液【溶液的形成】一、溶液——某某溶质的某某溶剂的溶液(1)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特性:均一、稳定 均一:指溶液中任意一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 稳定: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温度、溶剂量、气体压强等),溶质不会从溶剂中分离出来。(3)组成: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是固体、气体或液体。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水是最常见的溶剂。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体系溶质溶剂气+液气体液体固+液固体液体液+液无水量少量多有水非水物水〖实验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哪些?〗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 2mL~3mL 水,分别加入 1~2 小粒碘或高锰酸钾;另取两支试管各加入 2mL~3mL 汽油,再分别加入 1~2 小粒碘或高锰酸钾。振荡,观测现象。 溶剂溶质现象水碘几乎不溶 汽油碘 溶解,溶液棕色水高锰酸钾 溶解,溶液紫色汽油高锰酸钾几乎不溶 物质的溶解性不仅与溶质有关,还与溶剂的性质有关〖探究实验:洗涤剂在清洗油污时起的作用是什么?〗问:植物油在水中形成的混合物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加了洗涤剂的乳浊液可以稳定存在?答:植物油在水中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浊液,是不均一、不稳定的,静置后会分层;洗涤剂有乳化的功能,它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油珠,所以加了洗涤剂的乳浊液可以稳定存在。拓展:用洗涤剂洗餐具就是运用了洗涤剂的乳化作用。二、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实验探究:物质溶解时的热量变化〗现有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等仪器和固态 NaCl、NH4NO3 、NaOH(你还可以选用其它仪器及药品),试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它们溶解于水时是放出热量还是吸取热量。(1)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溶液的过程中发生的两种变化 ① 扩散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吸取热量; ② 水合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放出热量。(2)溶解过程中温度变化 ① 扩散过程吸取热量>水合过程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减少; ② 扩散过程吸取热量<水合过程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 ③ 扩散过程吸取热量=水合过程放出热量,溶液温度不变。初中阶段规定掌握的: 1 、 放 热 : 浓 硫 酸 、 氢 氧 化 钠 固 体 溶 于 水 可 放 热 ; 与 水 反 映 的 碱 性 氧 化 物(CaO、BaO、K2O、Na2O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