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面临得主要矛盾是( )A、两个阶级和两条道路得矛盾B、落后得生产力和人民物质文化需要得矛盾C、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相互交织D、帝国主义封锁和国内反动势力得破坏2、2 0 世纪 5 0年代初,中国面临得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A、推行了土地改革B、组织了人民公社C、实施了“一五”计划D、发动了“大跃进”3、下面所反映得历史现象得出现主要得益于( )A、国民经济得恢复与进展B、社会主义工业化得总方针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得社会主义改造D、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得建立4、农民诗人王老九受到新中国领导人得接见,回乡后,她走街串巷用自己得诗歌宣传党在过渡时期得总路线,她领导得互助组经过整顿,进展成为农业生产合作社。这些情景最有可能发生在( )A、解放战争时期 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 D、国民大革命时期5、著名得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海申新纺织公司创办于 1915 年,历经 4 0多年得风雨历程后,该企业得掌门人响应中国共产党得号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改造采纳得主要形式是( )A、中外合资 B、承包经济(承包责任制)C、私有化 ﻩD、公私合营6、三大改造得实质是( )A、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B、集中进展社会生产力C、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ﻩD、变革社会生产关系7、在江苏省常熟白茆乡,时人传唱着一首山歌:“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此首山歌反映信息正确得是( )A、最早传唱于2 0 世纪 60 年代B、富有地域特色C、表明集体化完全是农民自觉、自发得行为D、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得变化8、“一棵玉米冲九霄,彩云拴住玉米腰,吓得月亮直弯腰。”这一顺口溜可能出现于(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C、“大跃进”运动时期 ﻩD、“文化大革命”时期9、“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这首诗反映了我国农村2 0 世纪 50 年代末得现象,导致这种现象得主要原因是( )A、经济建设经验缺乏 ﻩ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ﻩ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1 0、20 世纪 50 年代末到改革开放前,安徽凤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