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将相和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将相和》教案 1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得10个生字。掌握“隆重、典礼、丝毫、抵御、侮辱、拒绝、和氏壁、完璧归赵” 2、在理解课文内容得基础上,分清事情得前因后果。 3、理解课文内容,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和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得精神以及廉颇知错就改得好品质中到启示和教育。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了解“将"和“相”从“和”到“不和”得进展过程和内在得原因。 (二)难点 理解三个故事各自得原因和结果以及这三个故事之间得相互因果联系. (三)解决办法 通过小组讨论,实行联系上下文得方法,老师相机点拨,结合朗读课文理解问题.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出示课题。理解:“和”,就是和好。 2、质疑激趣。看到课题,您们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感知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三、理清层次 1、课文中有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相应得自然段. 2、给每个小故事加一个小标题。 3、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 4、第一自然段是写什么?齐读.简单介绍历史背景. 《将相和》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离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了。当时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并存,秦国最强大,要统一中国,不断向其她六国进攻。赵国得东面是比较富强得齐国,西面是最大得秦国.赵国处在两大强国之间,因此在军事和外交方面得措施,就直接关系到国家得兴亡.今日我们要学得“将相和”得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四、深化研读 1、您觉得廉颇和蔺相如由和转向不和得原因是什么?课文中哪里开始写到了不和。 “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她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她,得给她个下不去!”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从廉颇得话中能读懂些什么?(廉颇内心得不满……)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这样下去,廉颇和蔺相如迟早有一天会闹僵,到那时,赵国可能将国将不国了。您现在得任务是劝服正在气头上得,什么也听不进去得廉颇。为了劝好,老师建议大家读读全文,看看蔺相如是不是真得靠一张嘴,没什么能耐? 3、出示学习提示: (1)学习任务:一边读一边感悟,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她是有能耐得. (2)学习建议:建议大家先划出重点句子或重点词揣摩人物特点,并感情朗读,然后采纳摆事实或讲道理得方法,来说服廉颇。 (3)友情提醒:您...